攝影 極目新聞記者 王永勝
【資料圖】
春節是萬家團圓的日子,但對120急救工作人員來說,哪里有呼救,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作為武漢市急救中心中南急救站副站長、黨支部紀檢委員,干了20多年急救工作的汪輝,2023年春節也沒能休息,他和同事們一直奔走在急救一線。
護送危重老人轉院
“有老人緊急轉院,主動脈夾層,病情危重!”1月24日,大年初三,汪輝一大早就接到武漢市急救中心指揮調度中心安排的任務,他馬上進入“戰斗狀態”。
快速清點藥品、檢查設備后,汪輝和同事上了急救車,一路急奔趕往老人所在的醫院。途中,他和老人家屬取得聯系,詢問老人狀況。他知道,這次轉運患者的風險極高。
“主動脈夾層很兇險,轉運路上哪怕稍有顛簸,都可能導致患者心臟大血管破裂,這種大出血可在短時間內危及生命。”汪輝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急救人員不僅要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患者身邊,更要安全地將患者送到目的地,為后面的救治爭取時間。
到達老人所在醫院后,汪輝和同事們第一時間趕到老人身邊,看著老人狀態還算平穩,這顆心這才稍稍安定下來。與醫生交接后,老人被抬到推車上,他趕忙伸手托住老人的身體。
從病房到急救車,再到目的地醫院,同事們小心推送老人,汪輝則跑前跑后幫忙協調,為老人節省轉運時間。記者跟車看到,汪輝一路上眼睛圍著老人轉,盯監護儀、觀察老人狀態,生怕她有突發狀況,還時不時安慰說:“婆婆,別擔心,我們馬上就到了!”
好在,整個轉運過程很順利,直到將老人交給目的地醫院病房的醫生,汪輝和同事們才松口氣。記者看到,當汪輝回到中南急救站脫下外套時,其貼身衣服已經汗濕。
汪輝(中)和同事轉運危重老人
剛坐下休息幾分鐘,又來了急救任務。汪輝顧不上吃中飯,和同事又趕往下一站。他說,對于急救人員來說,呼救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不管何時何地,收到任務立即出發,是長期工作形成的一種本能反應。
汪輝(左)和同事轉運危重老人
面對生命托付,急救人唯有竭盡全力
2022年12月特殊時期,急救班組任務繁重。“當時通宵停不下來,一趟接一趟地跑,多的時候一天要出17至20趟車。”汪輝說,因不少同事不能上崗,他還要臨時“挑土”,擔任擔架員。“遇到老舊社區需要一層層爬樓的,咬著牙也得堅持。”汪輝說。在高負荷工作下,即使是大冬天,他身上也經常汗濕。
汪輝和同事轉運危重老人
2022年12月,汪輝的父親因病住院。照顧父親的任務,交給了剛從外地趕回武漢的哥哥,而汪輝,則只能在自己輪休時去醫院陪陪父親。
“我是一名急救醫生,也是患者家屬,所以我在工作中更能理解家屬求助時的焦急和茫然。”汪輝坦言,工作中常遇到患者吐槽、不理解的情況,他和同事們總會盡力安撫。
一秒關乎生死,一瞬擔負生命。汪輝說,面對生命托付,120急救人員無所畏懼,唯有竭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