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嚴麗 潘蹊)“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一定能建設好、發展好美麗的銀山村!”1月31日,在陽新經濟開發區銀山村舉行的“我的家鄉我建設 共同締造美家園”鄉賢懇談會上,30多位鄉賢各抒己見,暢敘故土之情,共謀家鄉發展,為銀山村推進共同締造凝聚鄉賢的擔當和作為。
鄉賢懇談會現場。通訊員 供圖
“今年回老家過年,發現家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在這里土生土長,更應該為家鄉建設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在廣州創業12年的董曉劍言語中流露出在家鄉“大展拳腳”的熱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除了有鄉賢表達回鄉創業的意愿,不少退休老支書、退休干部也為銀山村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寶貴的金點子。
“銀山村要將我們的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要將省級‘綠色示范鄉村’的牌子擦亮,大力發展康養旅游產業,積極與意向企業對接洽談,持續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為企業早日落戶做好準備。”
“我認為我們要以‘走出去、請進來’模式,積極向周邊建設發展得好的鄉村學習,了解借鑒先進鄉村的相關經驗,真正將銀山村的旅游業發展好,讓銀山村的發展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齊頭并進。”
“我們銀山村既有離城區近的優勢,也存在經濟和產業薄弱短板,在發展中我們要盡量揚長避短,引導村民群眾提高思想覺悟,拉動項目建設。”
鄉賢們站在“招商員”的視角,你一言我一語,亮優勢、補缺點、提意見,紛紛表示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家鄉建設,共同譜寫銀山村鄉村振興發展新篇章。
現場捐贈。通訊員 供圖
在現場溫情氛圍的感染下,鄉賢們主動提出盡己所能反哺銀山。“老話常說,扶上馬送一程,我作為一名有著46年黨齡的老黨員,更應該發揮模范帶頭作用。”71歲的董誼友帶頭捐贈1000元。
眾人拾柴火焰高,據悉,此次懇談會共臨時募捐了21100元,由村級財務監督委員會管理,全部轉入村里此前專門設立的“共同締造”資金管理帳戶,由村委會監督管理,村灣理事會掌握使用,接受村民監督。
該村村干部董恩林介紹,銀山村的鄉賢反哺家鄉由來已久,他們發揮地緣、人緣、親緣優勢和道德力量,積極引智引資,組織慈善公益,建言獻策,為助推村里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年,銀山村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工作,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鐵壁文化園建設、晾衣桿及路燈安裝、污水管道建設等項目共花費80余萬元,都離不開每一位鄉賢的出錢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