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我在家上課就沒有關注衣著問題,誰知老師會直接連線,把我未穿衣服的視頻傳播出去。”說起自己的“走光”經歷,曉月(化名)還是覺得羞憤不已。為此,她將上課的平臺告上了法院,要求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2萬元。日前,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對此案進行了一審宣判,駁回曉月的全部訴訟請求。(據2月2日北青網)
“走光”視頻泄露,法院還判平臺無責?很多人表示驚呆了。看了報道詳情,不少人也就理解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網友相關討論
被告教育平臺表示,“視頻中曉月并未露出完整臉部特征,隱私部位亦未暴露,老師全程并未注意到曉月的著裝情況。”至于說事后接到曉月的投訴,平臺也進行了處理,老師和平臺也道了歉。
隱私當前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確保自己的隱私不被泄露,特別是對身體隱私部位的保護,每個人都要擔起責來。不少人就說,老師發來視頻連線,一般接收者要允許才會接通。曉月自己未穿衣服,這是第一道防線失守,又接通老師的視頻連線請求是第二道防線失守,她自己也要承擔相應責任。
但她到底有沒有“走光”呢?她自己感覺“走光”了,但老師和其他學員并沒有關注到她著裝的情況。法院判決書稱,“曉月肩部及以上部位因被告授課老師操作失誤突然在授課視頻中顯露”,再結合前面的“并未露出完整臉部特征”,基本可以認定,她的隱私部位的確沒有遭到泄露。
曉月的羞愧,的確可能是受一時的驚嚇,因為突然發現自己沒穿衣服,但視頻卻連通了,一瞬間就可能蒙了,以為隱私也被其他人看到了,從而坐立不安,想找平臺和老師要個說法。法院稱“曉月作為女性受到驚嚇并感到不適實屬正常”,這句話其實也在對她的感受表示理解,是在安慰她,表達了法院的溫情。
自己是保護隱私的第一責任人。當然,曉月通過法律途徑來表明立場、申請賠償也是她的權利,但是也不能過于強調別人的責任,而忽略自己的責任。另外,是否“走光”,隱私是否泄露,有時候不能僅憑自己的感覺,另外,每個人的接受程度又不相同。但是,法律就是講證據,并不以個人感受為依據。
保護隱私應該重視,但也不能強加于人。客觀來說,上課時也要有上課的態度,正常著裝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老師和同學的尊重。否則,手忙腳亂之下,就難免大腦一時沒反應過來而出現意外。如果真的發生隱私泄露的情況,那遭遇的精神打擊可能更嚴重。從這個方面來說,曉月應該慶幸,而不是氣憤。
而且,索賠2萬元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行為,也被不少網友認為是“碰瓷兒”。生活中的一件小意外,鬧成這樣的確也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