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湖北仙桃,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會做米團子。巧手主婦把過年拌“三蒸”剩下的細米粉,燙制后捏成圓圓的團狀,內填炒熟的臘肉丁、青蒜苗等,也有人家用鮮肉、粉條做餡,或以紅糖、豆沙等為餡,擺進蒸籠蒸熟。取其團圓之意,人們呼之為米團子。
在仙桃沙嘴四居北巷的一家米團子店,天還沒亮,米團子店的創辦人劉愛枝和女兒杜利芳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說起做米團子的由來,今年已經71歲的劉愛枝手藝是家傳的。她介紹,小時候,每到過年,母親就會做米團子,不僅為了改善家里人的伙食,也用來招待貴客。每當母親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她就在旁邊打下手。慢慢地,她也學會了這門手藝。之前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退休后就開始一門心思做米團子。
市民郭先生一早就來排隊,期望買上香噴噴的米團子和家人分享。他說,米團子象征著團團圓圓,每年正月十五吃團子是仙桃的老傳統,他每年都會買,已經成為了過節的儀式感,家人也很愛吃。
作為一家人團聚時,飯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米團子在仙桃人心中有重要地位。為了適應現代人的口味,把米團子做得更美味,她們小店的米團子從最開始的一種餡料,發展到現在的黑米蝦仁、牛肉粉絲、包飯肉丁、雪里蕻臘肉等九種餡料。為了能讓在外地的家鄉人也嘗到正宗的仙桃米團子,杜利芳還特地購買了真空包裝機,將米團子逐一包裝好,貼好品種標簽,用最快的速度,將地道的仙桃味道發往天南海北。
杜利芳介紹,又到一年元宵節,祝愿家家戶戶團圓和美,她希望能像母親一樣,傳承這個手藝,做出仙桃最好吃的團子,在摸索中做出外地人也愛吃的仙桃米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