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 黃璐
因企業生產淡旺季不同,一邊是員工“閑得慌”,一邊是企業“用工荒”,如何調和?
黃岡市多家企業探索共享用工模式,在人社部門牽線搭橋下,將富余企業的員工在一定期間內出借至缺工企業工作,員工與原用人企業之間的勞動關系不變。
共享用工,相比于直接招聘,用工靈活性更高,且多方共贏。具體來說,借出企業,降低了用工成本;借入企業,解決臨時性、季節性缺工難題;對于員工,則帶來穩定收入。
共享用工是權宜之計還是未來趨勢,引發熱議。一些業界人士認為,共享用工是惠企惠民的創新之舉,正得到越來越多企業認可,進而轉變為一種常態化用工模式;另一些人則認為,只是特殊時期“抱團取暖”的過渡措施,對于企業和員工存在一些不可控的法律風險。
對待新業態、新模式,不妨多一些耐心。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社會輿論,都應秉持審慎、包容的態度,既要有推動發展的軟環境,也要有規范監管的硬舉措,不斷提高勞動力市場的靈活度和就業市場的穩定性。
客觀講,共享用工走向常態化的確面臨不少困難,但用工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今后能否走向常態化,究竟能走多遠,終究還要取決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