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 熊明銀 李傳祥 劉俊 陳月林)冬去春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南漳境內迎來了越來越多的“春之精靈”,特別是每到春秋候鳥遷徙的季節,各種平時難以見到的珍禽異鳥或棲息河畔,或飛翔而過。
近日,筆者在南漳縣清涼河國家濕地公園拍攝到了一群野生鴛鴦嬉戲的畫面。鏡頭中,成雙成對的鴛鳥,時而鉆入水中覓食,時而舒展羽翅、掠過水面。
今年初,湖北省印發的《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堅決守住水安全底線、水環境安全底線、糧食安全底線和生態安全底線,確保江河安瀾、社會安寧、人民安康。
“此前,我們組織專業人員對轄區內越冬水鳥‘摸底’,共監測到鴛鴦、綠頭鴨、中華秋沙鴨等水鳥共1690只,較去年增加830只。”南漳縣林業局辦公室副主任黃維軍介紹。據了解,清涼河國家濕地公園已經連續4年實現越冬水鳥數量增長。
清涼河國家濕地公園在2014年獲批開展試點建設,2019年12月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驗收,現有濕地面積1232.9公頃。近年來,清涼河國家濕地公園通過日常開展巡護監測、濕地資源管理、濕地保護知識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生長棲息的物種日趨豐富,擁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30種,湖北省重點保護動物64種。
不僅如此,2月8日,位于南漳縣的漳河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紅外相機監測拍攝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腹錦雞。此前,10余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金裳鳳蝶也現身該自然保護區。
物種資源的不斷豐富,是南漳持續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和水環境安全建設的縮影,目前,南漳縣全域濕地面積8426.15公頃,濕地保護率達52.56%。
據介紹,2023年,該縣將爭取資金20億元實施防洪治理、水環境治理和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等項目,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全力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