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資料圖片)
2013年6月,宋師傅購買了西安易合坊商品房一套,給兒子作為婚房,原定次年9月交房,不料房子一直爛尾,兒子的婚事也告吹。去年底,宋師傅一家無奈住進毛坯房,但是卻被告知,如要順利交房,業主仍需再繳納20余萬元續建費。(據2月14日荔枝新聞)
西安市灞橋區柳旺路的易合坊爛尾一事,媒體已經有過多次報道。2011年,該樓盤開發商西安四德置業以每平方米低于周邊樓盤數百元的價格開盤,吸引了不少認購者。而到了2014年,開發商因資不抵債,導致項目爛尾。2022年3月,300名西安易合坊業主搬進復工無望的爛尾樓,生活在沒水沒電,電梯停擺的毛坯房中,但如果要交房還需要再交20萬元續建費用,此事一度引發熱議。如今快過去一年了,事情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相關新聞視頻截圖
在媒體回訪業主的鏡頭中,很多人到中年的普通人,講述著他們因為房子爛尾而驟變的人生。宋師傅當時因急于還房貸,匆忙投錢做生意導致虧損,但房子又爛尾了,生活陷入窘迫。而另一位王師傅,也是2013年買的房子,給兒子做婚房,房子爛尾后,家里一直租房住,兒子兒媳整天鬧離婚,原本美滿的家庭布滿裂痕,說到傷心處,一把年紀的他在鏡頭前泣不成聲。
在媒體的關注和政府推動下,2022年7月26日,爛尾十年的易合坊開始陸續復工,這本來是件好事,但是每戶要交每平方米1800元的續建費,卻讓很多業主無法接受。這種心情完全可以理解,當初買房是明碼標價的,也是簽了買賣合同的,房屋爛尾本來就屬于開發商違約,業主從頭到尾都是受害者,生活受到極大影響,信心也倍受挫折,克服萬難都過不上正常的日子,不但沒有賠償,還要繼續掏錢,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
目前的爛尾樓處置中,續建費用主要有四大來源,即建設方墊資、投資人融資、購房人集資和破產財產清償(債權人承擔)。但早已有法律人士表明,購房者在依照(房屋買賣)合同約定支付購房款之后,并沒有額外支付續建費的義務。而且,很多爛尾樓業主的家庭,因為投入了大筆購房資金,家庭經濟出現危機,生活條件非常艱苦,的確也無力再承擔續建費用。
相關新聞視頻截圖
地方政府在處置爛尾樓問題的時候,還是要充分維護普通業主的合法權益,體現合同的法律效力,維護社會的誠信準則。
一段時間以來,房地產市場都在討論如何走出低迷,解決困境的問題,有的地方政府為企業搭臺吆喝,有的專家建議居民拿出三分之一存款買房,很多言論行為引發輿論爭議。就是因為,多數這樣的“救市”點子,都只著眼于宏觀市場,看到了企業需求,卻沒有關注每個居民的居住感受。說句大實話,如果反復鬧上新聞的爛尾樓問題,都得不到妥善解決,誰敢花大錢買期房?誰能安心買房?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本應是最基礎的市場準則,讓合法買房的人住進自己的房子,才能體現法律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也唯有多方傾盡全力,協調資源,妥善推進爛尾樓問題化解,才能撫慰受害業主的傷痛,從而提振市場信心。買房對于很多普通人家來說是人生大事,以有力舉措化解矛盾,保障交房,讓購房者的信心恢復,是“拯救”市場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