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月13日,首屆楚文化節籌備工作重點任務交辦會召開。舉辦楚文化節,是研究挖掘楚文化、弘揚傳承荊楚文化的重要舉措,是集中展示荊州形象和品牌、促進對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是打造荊楚文化保護傳承示范區的重要載體,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文旅消費復蘇的大好機會。此次節會,荊州必將為建設江漢平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賦能添彩,為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作出荊州貢獻。
楚文化源遠流長,弘揚傳承正當時。楚文化的鼎盛中心,在楚國奠都紀南的今日荊州。唐代大詩人杜甫《江陵望幸》中歌詠江陵云“地利西蜀道,天文北照秦。風煙含吳鳥,舟楫控吳人”。紀南之郢成為楚國首都的400年,正是楚國國力的極盛期,也是楚文化發展的鼎盛期。荊州是楚文化發源地之一考證嚴謹、結論準確。楚人從來不妄自菲薄、自甘落后,而是奮發圖強、積極進取。楚國能夠后來居上,成為問鼎中原的強國,其篳路藍縷的艱苦奮斗精神,不服輸的積極開拓精神,驗證了楚國從弱到強的輝煌歷史。
楚文化博大精深、文化成就燦爛輝煌。絲織刺繡、銅鐵冶鑄、道家哲學、音樂舞蹈都顯示鮮明的時代特色。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作為曾在郢都成長和生活過的楚人,其卓絕楚辭,早已成為中國文學創作的典范,《離騷》《九歌》《天問》成為一座永遠挺立的文學豐碑。千百年來,荊楚兒女從楚文化、三國文化、長江文化、紅色文化中汲取精神養分,叫響“楚國故都”品牌,把文化力量轉化為城市能量,采取得力措施辦好“首屆楚文化節”,突出文化鑄魂,挖掘楚文化內涵,提練楚文化元素,努力打造“城市的盛會,市民的節日”,讓人民群眾共沐濃郁楚風,共享文化盛宴。
堅持文化搭臺,經貿唱戲,助推高質量發展。荊州市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關鍵期,時不我待,不進則退。當前荊州發展態勢良好,去年GDP和工業總產值雙雙過三千億關口。近日,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23個,總投資1130億元,確保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750個,為建設示范區、建功先行區夯實產業底盤。與此同時,荊州好消息頻傳,江翰新材料上市,荊州城市新客廳、關沮新城片區等項目施工正酣,荊州“高效辦成一件事”考核居全省前列,7個口袋公園獲全省最美,居湖北地市第一……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荊州的發展與每一個荊州人息息相關,借楚文化節之東風,搭建文化臺,唱好經貿戲,以節促發展,以節交朋友,以節惠市民,首屆楚文化節一定會辦得很成功、很精彩、很荊州。
城市的盛會,市民的節日,讓人民群眾共享歡樂。荊州文化底蘊深厚,文化元素豐富,從楚文化開篇,連綿不斷的文化傳承,荊州始終占有一席之地。荊州說鼓子、荊河戲、馬山民歌、漢灘小曲、挑擔圍鼓、五蝦鬧鮎、荊州花鼓戲名聞遐邇。萬里長江、美在荊江,自然美與人文美交織的護城河,清新自然的洪湖,城水相融的便河,水文化剛柔并濟。荊州古城、賓陽樓、熊家冢、萬壽塔、章華寺、春秋閣、卷雪樓交相輝映。荊州的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扎根基層,多年來為人民群眾奉獻了眾多文藝精品,豐富了業余生活。這些文化元素,將在楚文化節上大放光彩。文化節要堅持讓群眾多參與,辦得好不好,市民說了算,是否接地氣,還是市民說了算。歡樂共享,楚文化節說到底是市民的節日,這是節會的根本和宗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首屆楚文化節以節賦能,以節惠民,在歡樂中品味精彩,在活動中演繹創新。荊州將站在新的起點,堅持經濟社會文化全面發展,讓荊州成為楚文化權威闡釋地、文旅目的地,努力實現“辦一次節,興一座城”的目標。
稿源:荊楚網
作者:羅星航(湖北荊州)
責編:詹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