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湖北日報訊(記者劉暢、通訊員周晶)商事糾紛當事人遠在國外怎么辦?2月14日,武漢市漢陽法院駐區(qū)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法官工作室”,指導調解員通過在線調解方式,成功化解一起一方當事人遠在美國的合同糾紛。
胡某通過國外社交平臺售賣限量球鞋,主要面向國外客戶。由于胡某在國內無法直接收取美元,遂通過廖某委托擁有美國支付賬戶的王某代收鞋款。王某、廖某先后從鞋款中提取傭金后,由廖某每天按照當天匯率將代收鞋款換算成人民幣支付給胡某。由于2021年10月后,廖某未再將代收售鞋款支付給胡某,胡某遂向漢陽法院起訴要求被告廖某、第三人王某返還代收鞋款19735美元并支付資金占用利息。
案件受理后,考慮到案件專業(yè)性較強且涉及大量英文證據,立案庭周晶法官遂將案件委派給具有相關專業(yè)知識的特邀調解員進行訴前調解,并協助調解員翻譯、梳理案件證據,指明了調解思路。由于王某遠在美國,經調解員溝通協調,當事人均同意線上調解。調解過程中,當事人一致確認了仍有代收款19735美元尚未返還給胡某,但在兌換匯率上產生了分歧。經承辦法官及調解員多次協調,當事人均同意按照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間13個月的平均匯率兌換人民幣,扣除相應傭金后,由廖某在8個月內分期向胡某支付代收鞋款人民幣114300元及利息。
雙方達成調解后,承辦法官對調解協議進行了審查,要求胡某補充提交了相應的交易記錄,調查了交易行為的合法合規(guī)性,核對了三方當事人的賬戶交易情況,并連線第三人王某進行了詢問證實。審查無誤后,承辦法官當場出具了民事調解書。
為深入推進訴源治理,漢陽法院于2021年推動成立武漢市首個區(qū)委、政府主導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并在中心設“法官工作室”,派出法官工作團隊進駐開展調解指導、訴調對接、快審速裁等工作。今年以來,漢陽法院進一步加強與區(qū)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聯動銜接,優(yōu)化駐中心團隊配置,并特邀中小企業(yè)協會調解中心進駐,努力讓當事人化解糾紛“只進一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