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曉枝)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備耕先備地。眼下,曾都3萬余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正在緊鑼密鼓開展,確保按質按量按時完成建設任務,助力春耕生產。
2月21日,站在編鐘大道邊上放眼望去,曾都區何店鎮浪河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現場,施工單位抓住晴好天氣,幾臺挖掘機對原有耕地進行改造,連片的土地已初見雛形。
該項目是隨州市市級綠色農業創建示范基地,共400畝土地,由區農業農村局按照綠色農業、數字農業、生態農業理念,開展品種展示、生態種植、精準施肥、節水灌溉、秸稈還田等新產品、新技術試驗示范與推廣項目。
將建成“隨州香稻”高產示范基地、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評價基地、綠色防控集成技術基地,還將建設土壤墑情、酸堿度、養分、氣象監測系統,病蟲害遠程監測系統,將農業科技轉化為先進生產力,為曾都區糧食穩產增產起到輻射帶動作用。
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家東介紹,目前正在火熱實施的2022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共3.42萬畝,計劃總投資7070萬元,建設范圍涉及7個鎮(街道、管委會)17個村,共分為22個標段,已于去年11月陸續動工,預計今年4月上旬完成田間主體工程,確保不誤春耕。
此次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包括平整土地、修建堰塘、建機耕路、開挖溝渠、土壤改良等,建成后將確保土地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齊全、高產穩產、抗災能力強,還可有效解決農村小麥“撂荒”問題,同時水稻產量每畝可增收80公斤,農民增收3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