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長江保護法》正式實施兩周年的這一天,武漢市禁捕辦聯合硚口區檢察院、法院、公安等部門,在武漢市漁政碼頭開展“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增殖放流修復長江生態”行動,近42萬尾成魚和魚苗將在長江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增殖放流活動現場
增殖放流魚品種類多樣化
(資料圖)
當天上午9點30分,伴隨著一聲“放”,檢察院、法院、公安、漁政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和公益保護小志愿者一起,將盛有成魚和魚苗的氧氣袋打開,輕輕傾倒至波光粼粼的江面,一群群魚兒一躍而下,迅速向深水處游去,活力十足。
“這次增殖放流的魚類既有長江‘四大家魚’類,如青魚、花鰱;還有長江特有珍稀魚類,如胭脂魚、長吻鮠等。”在活動現場,武漢市漁政執法人員介紹,增殖放流魚種的豐富多樣化十分有利于提升長江流域水生生物種群數量,修復長江水生生態環境。
“長江流域全面禁捕工作開展以來,我深刻感受到長江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在《長江保護法》正式實施兩周年之際,開展這樣一場增殖放流活動非常有意義,可以讓更多群眾了解到長江大保護工作,有利于凝聚長江大保護全民工作合力,值得推廣。”人民監督員盧靜受邀參加硚口區檢察院組織的增殖放流活動后表示,希望檢察院繼續加大法律監督力度,保護好母親河。
據了解,此次活動是落實“誰破壞、誰修復”的生態保護理念,通過增殖放流的形式對違法捕撈破壞的長江水生生態環境進行替代性修復,放流魚苗均由非法捕撈行為人購買。
增殖放流活動現場
更多公益志愿者投身長江大保護
親身參與增殖放流活動讓公益保護小志愿者們受益匪淺:“參加今天的放魚活動,讓我認識到了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今后,如果看到有人在禁漁期捕魚,我會去勸阻他們。”一位小志愿者說。
來自韓家墩小學的教師胡中芳則表示,現場的增殖放流活動,是一堂開在長江邊上的非常生動的生態保護法治課:“增殖放流活動既從法律上震懾了非法捕撈行為,也彰顯了司法在推進流域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們組織學生過來體驗放魚,就是希望他們回去把這種環保意識、法治意識傳遞給更多的親朋好友,大家一起做好長江大保護工作。”
增殖放流活動結束后,硚口區檢察院工作人員及韓家墩小學生代表向周邊群眾發放了長江“十年禁漁”宣傳手冊,對禁漁相關法律規定、禁漁范圍、禁用漁具等進行了宣傳。
公益小志愿者向群眾宣傳禁漁相關法律規定
組織多部門聯合執法守護生態環境
近年來,武漢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圍繞長江十年禁漁等重點工作,一手抓漁政執法人員能力提升,強辦案基礎;一手抓禁漁違法案件查辦,強工作質效,為武漢市長江十年禁漁工作保駕護航。
記者了解到,當前,武漢已建立健全了農業綜合執法隊伍與公安、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部門“檢打聯動”機制,在漁政執法與水上公安、長航公安,黃岡、鄂州、咸寧、漢川等跨界水域簽訂聯動執法協議基礎上,又組織簽訂了與重慶、武漢、成都、貴陽、昆明、拉薩等六市農業綜合執法聯動合作框架協議、“1+8”武漢城市圈農業綜合執法聯動合作框架協議、武漢各新城區農業綜合執法聯動合作框架協議。
同時,武漢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與公安、檢察院、長江水生所等部門組織座談,研究了關于錨魚行刑銜接相關事宜,暢通了聯合打擊以錨魚為重點的違法違規行為處置渠道,組織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長江禁漁聯合執法檢查行動50余次,持續強化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