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武漢交管部門介紹,武漢護學保暢“警校家”模式持續升級,通過吸納包括單位、企業在內的更多交通參與者,構建全民參與、多元共治的精細化治理模式,為校園交通安全保駕護航,打造平安上學路。
“交通大家談”議事會
近日,一場“交通大家談”議事會在武珞路中學的會議室舉行,社區代表、學生家長、交通大隊負責人、校長和區教育局工作人員圍著圓桌滿滿坐了兩排,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熱烈討論學校周邊交通治理。
(相關資料圖)
“建議下午放學的時候,采取分時段、分年級錯峰放學的辦法,這樣學校門前的交通壓力會小不少。”
“我們來接孩子有時候車停得比較遠,提前開過來又要在門口排隊,時間上不太好把握,學校能不能想想辦法?”
“前面那段路地鐵施工,行人和電動車都混在一起走,不安全,如果能把行人專門分隔開就好了。”
“錯峰放學肯定是個好辦法,目前畢業年級的放學時間和其他年級已經拉開了,現在我們正在考慮繼續細化,把其他各年級甚至細化到班級,也統籌安排分時放學。”
還有家長建議,學校門口多加幾部電話,方便孩子與家長及時聯系。武珞路中學校長石慶雄立即表態同意,“另外,如果實施錯峰放學,我們會根據具體的放學時間,配合安排警力和交通疏導,這樣晚高峰的壓力也能得到緩解。”
會談的主持人是武昌區交通大隊副大隊長熊志軍,他介紹,在校園里組織議事會,就是想聽聽大家的心聲,讓交通參與者談自己的感受,大家一起出主意、想辦法,都參與到交通治理中來,共同解決問題,共同創造良好的環境。
今年2月份以來,武昌區交通大隊舉辦了11場“交通大家談”議事會,先后收集學生、家長、學校、社區居民、周邊企業的各類建議355條,現場商定解決98件、確定170余件待辦事項完成時間,并通過議事會吸納多家企業參與交通治理。
熊志軍介紹,地處武昌區中心地段的帝斯曼商場比鄰武珞路中學和武漢小學,擁有地面和地下多層停車場。經過“警校家”協調,每天放學高峰時段,該商場停車場對接送學生的車輛免費開放1小時。之前在武珞路上排長隊的接送車流,都被有序引導至地下停車場,家長接到孩子后,再步行至停車場取車,路面的壓力一下子就緩解了。
“警校家”守護學校門前安全暢通
帝斯曼商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提供免費泊位,既能幫家長解決停車難,又能改善周邊道路環境,周邊的出行順暢了,也給了我們更好的營商環境,是一舉多得的良性循環。”
去年剛開張的武商夢時代廣場也加入“警校家”企共治交通的行列,為珞珈山小學的家長免費提供接送學生的停車泊位。
據了解,武昌區是武漢教育重鎮,不僅高校云集,中小學校、幼兒園總數也達到239所,在校學生和教師13.9萬余人,學生們的出行安全、校園周邊交通情況,受到家長、學校、交管部門關注。
2017年起,武昌區交通大隊率先在全市試點“警校家”護安保暢模式,因效果顯著,警校家模式隨后在全市477所臨街中小學校、幼兒園全面推開。2022年,武昌區交通大隊推出警校家升級版“40+N”多元共治模式,凝聚更多社會力量參與交通治理,除學校、家委會外,吸納12個社區、6家企業、2000余名交通志愿者參與到校園周邊交通治理中,共同解決出行難題,創建更好的交通環境。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