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湖北日報訊(記者文俊、通訊員王茜)3月3日,第三屆湖北省高價值專利大賽頒獎暨獲獎專利轉化對接活動在武漢舉辦。現場共有12項獲獎專利與12家企業進行轉化簽約,簽約金額達4.66億元;4家銀行與13家企業分別簽署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協議,簽約金額達2.85億元。
活動積極推動獲獎專利技術合作和落地轉化,打通“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聚集”全鏈條,暢通技術要素流轉渠道,讓高價值專利成果從賽場走向市場,從“書架”走向“貨架”,助力企業創新發展。活動現場,36家企業展示了依托關鍵核心技術形成的專利密集型產品,為20項金獎專利頒獎,26家高校院所專利轉化基地、6家湖北省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授牌。中國工程院院士楊春和出席活動并頒獎授牌。
“我們開發了終端智能顯微機器人,在基層做掃描工作,掃描上傳數據到云平臺上,用人工智能進行診斷,95%的工作由人工智能完成,接下來5%需要會診的,專家在云平臺上進行搶單。”武漢蘭丁智能醫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小蓉說,高價值專利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我們這種創新型企業,技術就是我們的命脈。”金獎獲得者泰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黃大勇說,把高價值專利保護和運用好是推動我們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
省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治田表示,活動旨在提升高價值專利的的影響力,擦亮高價值專利的品牌效應,促進高價值專利的轉化運用,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7.51億元的簽約充分展現了高價值專利的重要價值,突顯了高價值專利良好的市場競爭力。該活動也成為新技術、新模式展示合作的橋梁和紐帶,為產業提質增效注入鮮活力量,成為高價值專利助力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動實踐與示范。
活動中,歐洲科學院院士余翔、科大訊飛集團知識產權和合規總監喬玉平、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軍、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星星等我省知識產權領域相關專家及高價值專利大賽金獎得主以高價值專利保護運用與企業的創新發展為題進行了現場分享交流,引起廣泛共鳴。
2022年,全省專利轉讓許可25511次,同比增長34.91%。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額從2020年的32.55億元到2022年的75.3億元,兩年翻了一番,質押專利從644件到5819件,兩年增幅接近10倍,質押融資覆蓋面也從5個市州到17個市州全覆蓋,一大批中小企業從中受惠,湖北知識產權正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武漢、鄂州、黃岡、黃石市場監管局主要負責同志,以及部分在漢“專精特新”企業、高校院所、金融機構、投資機構代表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