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汪道文 同濟醫院供圖
據統計,2019年,我國居民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占比,農村和城市分別為46.74%、44.26%,超過腫瘤和呼吸道疾病,成為第一大致死原因。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內科學系名譽主任汪道文教授建議,面向高危人群推廣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續上升。據2021年《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推算,心腦血管病患人數已達3.3億。汪道文說,國際經驗和現有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可有效預防呼吸道感染,同時大大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是動脈粥樣硬化。流感期間的免疫反應和隨后的炎癥,可以改變心腦血管健康狀況,影響血管內皮功能,促進凝血,導致動脈粥樣斑塊不穩定,從而引發心腦血管事件。國外多年研究表明,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對心腦血管的保護有兩種:直接作用是,接種后機體產生的抗體作用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可阻止泡沫細胞,降低斑塊形成;間接作用是,降低肺炎發生率。兩種作用的結果,都是減少缺血性心臟病、腦卒中的發生風險值。因此,預防感染是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關鍵因素,而流感疫苗或新冠疫苗又是預防感染的重要環節,可對心腦血管起到保護作用。
汪道文建議,已確診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的患者,接種流感疫苗或肺炎球菌疫苗,每年或隔年接種一次;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包括50歲以上人群,尤其是合并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以及有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積極接種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根據執行情況和難度,此舉可在更廣泛的社會范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