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 張杰 趙夢格 張子翰 許春陽)如春風,溫暖每個心靈;如繁花,絢爛整個世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她們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使命和責任;她們用愛與寬容,撐起了半邊天。
人間最美三月天,邂逅更美的她們——
隨著鄉村振興的不斷深入,電子商務逐漸走進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女性投身電商大軍中,撐起電商半邊天。
李玉林:“網紅”孵化師
李玉林是松滋市農業農村科技服務中心科教股負責人。2018年的一次農業培訓中,學員反映農產品質量提升了,但缺少銷路。
產品提質,更要占領市場。如何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一直縈繞在李玉林心頭。
接觸電商后,李玉林萌生了開辦電商營銷班的念頭。通過多方努力,她邀請本地電商培訓“達人”周海濤傳經送寶。在周海濤的指導下,短短一個月,鄉親們共售出活鴨1萬余只。活鴨銷售一空,李玉林開辦電商營銷班的決心愈加堅定。
講師從哪請?講師費怎么解決?培訓效果好不好?請求領導支持、制定培訓方案、聯系培訓學員、邀請培訓講師……在李玉林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首期電商班順利開班。梅子修、卸甲坪小青、南海湯姆哥等一大批網紅應運而生。
“通過參加電商培訓,園區收入相比之前翻了兩三番。”首批電商培訓學員鄧年科收獲良多。
理論與實踐并重。李玉林精心備課,更注重對參訓學員的回訪,幫助學員將培訓知識真正運用到實踐中,帶領學員銷售松滋各地滯銷農產品。“希望通過我的培訓,培養出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為鄉村振興奉獻一份我們自己的力量。”李玉林說。
劉章紅:電商領頭羊
劉章紅是一位帶著兩個孩子的80后。以前一直在外地工作,因家庭原因,2017年她選擇回到松滋市南海鎮橫嶺村務農。
通過朋友圈,劉章紅嘗試銷售家里富余的農產品,開啟了她的電商生涯。老顧客帶新顧客,一個帶一個,劉章紅的淘寶小店開起來了,村民的產品也成了她的櫥窗庫存。
線上接單,線下買貨,劉章紅依托電商,為村民開展農產品網銷幫扶服務,讓村民實現了“家門口”的買賣自由。
“農戶也蠻開心,因為以前不值錢的東西,都能變出一點錢來了。他們的喜悅讓我們更有干勁。” 劉章紅說,為了讓村民的土特產銷售更快,她還會定期走村串戶,到年紀較大的村民家中收購新鮮的農產品。
認真、務實、耐心、細致,劉章紅從最初的電商“小白”,成長為現在優秀的電商服務站站長代表。
通過“線上+線下”的日常運營,劉章紅電商服務站的流量和銷售額開始翻番,目前每年的銷售額達到30萬元以上。
“感覺到特別充實,原來我也可以干這么多事情,可以對社會有一點貢獻。”劉章紅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帶領更多婦女加入到電商行業中來,共同譜寫鄉村振興曲。
羅瓊:特產代言人
“這個蛋清嫩嫩的,呈金黃色,這是咱們家鄉的土雞蛋……”上午9點,羅瓊正通過直播,向觀眾介紹家鄉的土雞蛋、魚糕魚丸、蕎麥豆皮等土特產。隨著她的介紹,不少觀眾現場下單,直播間里人氣滿滿,熱鬧非凡。
羅瓊是一名“70后”,家住松滋市新江口街道西流村8組,婚后和丈夫一起從事過生豬養殖、水果種植等。農閑時間,羅瓊喜歡刷刷抖音等短視頻。
“看到別人直播間的農副產品賣的很好,我就想著把周邊村民種的一些水果、柚子和雞蛋等特產,通過直播平臺幫他們銷售出去,增加他們的收入。”于是,2021年,羅瓊報名參加了市里組織的電商主播培訓,注冊“羅姐農產品”抖音賬號,正式開啟了直播帶貨之路。
從源頭到直播間,直觀展示農產品生產過程,她的直播間漸漸火起來了。不少村民都將自家的農副產品送到她家,羅瓊二話不說,賣力幫忙推介。
“以前自家種的小菜、雞蛋都要拿到市場上去賣,乘車也不方便。現在通過她的帶動,在家門口就可以賣出去,還能增加收入。”村民劉祖德非常開心。
經過近2年的直播帶貨,“羅姐農產品”抖音賬號已經擁有近5000名粉絲,銷售土雞蛋、葛根粉條、葡萄柚等60余種農副產品,銷售額近10萬元。
拓寬村民銷售渠道,提高村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羅瓊一直在行動。“我想帶動更多村民一起加入進來,把家鄉的農產品宣傳出去、銷售出去,讓更多的人品嘗到松滋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