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武漢江夏區委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工程”,提出要全面打響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仗”,加快建設中部一流營商環境,為江夏區委區政府實現“中部示范 ?千億倍增”發現目標提供堅強保障。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黨委政府的“頭號工程”來對待,凸顯出營商環境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彰顯了江夏區對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滿滿誠意和決心。
營商環境一頭連著萬千企業,一頭連著經濟成色,作為一個區域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綜合體現,再怎么強調也不為過。縱觀有關專業機構每年發布的“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名單,昆山、江陰等經濟實力強勁的縣域,往往也在“營商環境百強縣”榜單上赫然在列。實踐一再證明,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哪里營商環境好,資金就向哪里流、人才就往哪里跑、項目就在哪里建、產業就在哪里興,沒有一流的營商環境,就吸引不了一流的人才,就培養不出廣天闊地、鋪天蓋地的大、中小企業,從而地方發展的源動力也會愈加匱乏。因此,只有持續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才能激活經濟澎湃活力,為地方發展注入無限動力。
對標一流,持續奔跑。好的營商環境能夠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振市場主體信心。上海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當前已開啟6.0版本,過去5年,上海累計新設各類市場主體225.1萬戶,比上個5年增長52.7%,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每千人企業數量增加111.1戶,居全國前列;湖北堅持把營商環境的改革優化列為地區發展的“一號工程”,堅持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水平,全力打造全國營商環境新高地,2022年全國工商聯“萬家民企評營商環境”評價結果顯示,湖北營商環境口碑排名進入全國前10位,19家企業入圍中國民企500強、居中部第一。這些數據成為了營商環境優無止境的生動注腳,我們要真正的把優化營商環境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對標一流,正視問題,不斷優化各類適合企業和人才發展的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平臺環境、投資環境、生活環境等各類環境,讓市場主體和群眾投出信任票。
久久為功,真抓實干。優化營商環境需要久久為功、常抓不懈,只有真實讓企業和群眾有得有感,才能贏得他們的信任與尊重。我們要牢固樹立“人人都是招商大使,事事都是營商環境”理念,錨定“中部一流營商環境”目標,以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保障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要深化各領域改革,推動流程再造,進一步便企利企,惠民利民;要加強企業招大引強,謀求產業發展新突破,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建好科創平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要通過“早餐會”“午茶會”等政企對接方式,積極收集、回應、反饋企業訴求。同時,我們還要抓住“穩”的關鍵點,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把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
厚植沃土萬木興,換得有鳳遠儀來。相信我們以“開局就是沖刺、起步就是攻堅”的狀態牢牢抓緊營商環境,一定能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和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稿源:荊楚網
作者:代梅(武漢江夏區)
責編:楊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