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湖北日報訊(記者馬文俊、通訊員黃婷)3月10日,武漢市江岸區科技創新大會在新長江傳媒大廈舉行。
為加快推進江岸區“531”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和數字經濟突破性發展,大會發布了《江岸區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突破性發展政策措施》《江岸區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政策措施》和《江岸區支持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政策措施》。
江岸區三項政策措施,每項10條、共30條,真金白銀,干貨滿滿,集中回應了科創類企業、數字經濟企業和民營及中小企業的關心關切。
科技創新發展政策從十個方面,推動轄區企業“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發展。政策支持企業建設中試平臺,江岸區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立項企業,在市級給予企業獎勵的基礎上,江岸區再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支持雙創載體建設,對被認定為國家級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給予100萬元的獎勵,對當年在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還將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對首次獲批市級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的單位給予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積極搭建金融、校企合作平臺,深度解決企業發展中的融資、人才引育難題;對積極提供科技創新服務的眾創孵化載體、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給予一定的獎勵。
數字經濟政策從十個方面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政策鼓勵企業引進,對符合條件的最高給予1500平方米、不超過40元/平方米/月、最長12個月的房租補貼;支持項目落地,最高給予1000萬元獎勵;支持行業做強、數字轉型,對符合條件的最高給予100萬元獎勵;鼓勵企業數字產品應用落地,對落地的單個產品最高給予30萬元補貼,對購買我區服務商提供的云服務最高給予10萬元補貼;鼓勵建設數字經濟空間載體,對成功入庫的園區運營機構、樓宇運營機構分別最高給予50萬元、20萬元獎勵。
民營經濟政策從十個方面,鼓勵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精細發展、創新發展,對達到一定條件的企業分別給予最高30萬元、50萬元、100萬元獎勵;鼓勵企業上市融資,對達到一定條件的企業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給予30%貼息;竭盡所能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建立健全區、街、園區三級服務體系,直接以現金補貼方式,為轄區企業提供法律咨詢等專業化服務。
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也是江岸區“531”產業體系中重點打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江岸區人民政府與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協商共建高能級創新平臺。會上,江岸區人民政府與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為打造最優科創生態,江岸區從科技咨詢、投資、協會、測試和服務等專業機構中首創選聘了一批區級科創服務合伙人。湖北省科技信息院、長江創業投資基金、武漢市高新技術產業協會、武漢海關技術中心、WeWork等5家企業代表上臺接受授牌。
會上,湖北省智慧綜合能源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正式啟動。湖北省智慧綜合能源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中國長江動力集團有限公司、龍芯中科(武漢)技術有限公司、武漢賽寶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組建。下一步,湖北省智慧綜合能源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將整合“產、學、研、用”各方優質資源,打造智慧綜合能源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據統計,2022年,江岸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首次突破200家,總數達到580家,全區高新產業增加值增速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