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看視頻
老外提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計算機學院博士三年級也門籍留學生戴蓮:
在武漢的6年時間內,我深入鉆研學習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等領域,發表了多篇高水平論文。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座城市同時擁有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和高度集中的優質教育資源。眾多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科創平臺在這里集中林立,光電子信息產業等一大批優勢產業紛紛誕生集聚,釋放出科技創新的強大活力。放眼未來,我想知道,湖北將如何依托高校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代表回應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
高質量發展根本上還要靠科技創新。高校是創新第一動力、人才第一資源和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交會點。湖北高校眾多,在科教人才儲備、學科培育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為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助力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我認為有以下具體路徑:
實現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融合發展,堅信“我國教育是能夠培養出大師來的”,持續在“高精尖缺”和“卡脖子”技術人才培養上發力,以滿足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的需要。
“跳出教育辦教育、跳出科技搞科技”,積極與其他創新主體互聯互通,促進人才鏈、創新鏈、學科鏈、產業鏈“四鏈”深度融合。
在湖北努力建設國家科學中心、國家綜合性科創中心目標下,高校應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堅持“四鏈”融合發展。
優化評價方式、堅持分類評價、大力推進成果轉化、完善科研人才激勵機制,構建“四位一體”的科技評價改革體系。摒棄以論文數量為主要指標的評價機制,探索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探索長周期評價、完善同行評價、推行第三方評價等,更好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