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老李呀,你那的大白菜趕緊裝車運過來,這里都等著貨呢。”3月13日,安陸市接官鄉森農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炎東的電話剛接通,武漢一家蔬菜批發市場的客戶便催促他快點發貨。
不吃青,肚里冒火星。這段時間,李炎東的森農種養專業合作社一片繁忙,一百多畝的大白菜棚里,菜農們每天忙著采摘、分揀、裝筐、過磅……將一顆顆鮮嫩的大白菜及時運往各地市場。
接官鄉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特別適宜種植大白菜。2022年,李炎東專程從武漢白沙洲蔬菜批發市場引進回一種名叫“金清喜鵲”的大白菜品種,在合作社試種。種植全程采用無公害模式,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人工除草。進入成熟期后,大白菜個大飽滿,葉片光澤度好,口感嫩甜,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市場需要什么品種,我們就種什么,緊跟著市場需求。今年種植‘金清喜鵲’大白菜150畝,明年計劃擴展到1000畝。”李炎東說。
蔬菜一頭連著“菜園子”,一頭連著“菜籃子”。
除種植大白菜外,合作社還種有黃瓜、西瓜、豆角、辣椒等經濟作物。通過錯峰種植,能夠確保全年新鮮果蔬持續上市不斷檔。
在大力培育特色農業的同時,接官鄉積極做深做細產銷對路的傳統產業,拓展“宜民”菜系,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規模化種植、規范化管理,實現“菜園子”與“菜籃子”無縫對接。往年,每到農閑季節,農村人沒活干,人閑地也閑;如今,在政府的統籌引導下,建立了蔬菜種植基地,人人有活干,戶戶有錢掙。
脫貧戶王大爺,常年在基地務工,每年能掙2—3萬元工資。“以前到外地給人家干活,人生地不熟總覺得心里不踏實。現在在家門口干活,方便照顧家里不說,工資也給得不低,現在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了。”提及自己家里的變化,王大爺高興地說。
接官鄉還鼓勵農民創業創新,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引領作用,發展現代農業,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讓現代化的農業種植模式成為農民致富的新途徑。
“在保證質量和產量的同時,我們合作社還要繼續擴大規模,讓市民吃到更多優質放心的蔬菜,保障市民‘菜籃子’。”李炎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