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1萬家農民合作社,聯結我省七成以上農戶,農民合作社成為帶領農民融入城鄉大市場、走農業現代化之路的關鍵點。抓住這個“關鍵點”,3月15-16日,湖北省脫貧村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培訓班暨農民合作社農旅休閑研討班在黃石大冶成功舉辦。
培訓選在大冶毛鋪富農原生態林牧專業合作社進行,這也是省農業農村廳首次在農民合作社舉辦業務培訓。該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目前吸納社員2028戶,流轉土地1.4萬多畝。帶動農戶5000多戶,種植面積5萬余畝,引導村民按照綠色標準種植優質水稻、油菜、蔬菜,開發特色果園、苗圃,生產特色農產品。理事長劉合伍介紹,合作社念響“你不種,我承包;你想種,我來教;你種了,我來銷;種和肥,我先掏;豐收后,再補交”的“三字訣”,采取生產資料統一購買、種植技術統一培訓、農副產品統一收購和包種苗發放、包肥料配制、包技術服務、包產品收購、包市場銷售的“三統一、五包”方式,帶動社員和周邊農民走共同致富之路。近年來,合作社積極探索農旅融合,建設鄉村果蔬園、生態養生園、龍鳳仙嶺園等三大園區,走上集生態旅游、農業種養殖、農副產品加工于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道路。
培訓班上,圍繞拓寬脫貧村及農旅休閑類農民合作社經營理念等內容,各合作社展開經驗交流。
湖北省海外集團電商事業部總經理、湖北省漁米之鄉農旅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經理張帆表示,作為我省首家農旅融合的合作社聯合社,漁米之鄉農旅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21年,由袁夫稻田(黃梅)、羅家大灣(羅田)、江陵揚帆(荊州)、怡荷園(孝感)、長河緣(紅安)、花果飄香(仙桃)等6家合作社組成。聯合社為成員社旅游營銷政策提供參考分析、引薦旅游批發商和專業運營團隊、指導成員社產品上架并作線上線下推廣。2023年,聯合社將構建農旅產業全域聯盟模式,開發更多文化底蘊深厚、符合年輕人需求、傳統情懷濃郁的農旅休閑產品。
江陵縣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指導服務工作做經驗交流,黃梅縣安永生態農民合作社分享了合作社產業創新之路。
自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我省農民合作社事業歷經16年的發展,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為現代農業建設、農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突出貢獻。目前,全省農民合作社已突破11萬家,總體規模在全國位居前列。當前,我省已進入建設農業強省的新階段,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全國現代農業基地”。“在這個進程中,我省要發揮好農業大省的優勢,緊緊依托11萬余家農民合作社及他們聯系的全省七成以上農戶,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確保米袋子、菜籃子供給的安全,不斷叫響‘荊楚糧油’等特色農產品品牌。”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表示。
培訓會強調,下一步,我省農民合作社在保持規模數量穩定的基礎上,重點要在提質增效、規范發展上下功夫。要做全要素,繼續做大資源、資產、資金、人員、技術等要素的合作規模,讓更多耕地、人才、資本加入到農民合作社中來,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提升現代農業水平;要做強實力,發揮好農民合作社的特有功能,持續推進行業結合、區域聯合、農企聯合、農旅聯合;要做實規范,在全省深入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做到規范登記、規范制度、是規范經營、規范財務、規范分配,全力提升農民合作社綜合實力和影響力,為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省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本次培訓由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與省農業農村廳農合辦聯合舉辦,脫貧村農民合作社、農旅休閑類農民合作社共318名帶頭人參加培訓,大家一致認為培訓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實效明顯,取得了預期成果。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劉海波 冷亦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