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資料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何鵬、許文秀 通訊員潘偉 攝影陳玲)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3月17日下午,武漢市漢口輔仁小學啟動了以“魚戲蓮葉”為主題的輔仁有“漁”德育課程。該校利用校園內空置的水池,通過引入活魚,讓學生們科學養魚、愛護魚池小濕地,引導學生在有“漁”課程的陪伴下全面成長。
據悉,輔仁有“漁”德育課程是以魚為載體,構建出一個特別的生態德育課程,從勞動課程出發,衍生出“魚”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密切聯系,開發“國畫魚”課程、“詩詞魚”誦讀課程、“國寶魚”博物館課程等,以學生行規養成教育為抓手,彰顯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
學生彈奏古箏。
伴隨著悠揚舒緩的古箏樂曲,孩子們圍站在校園中心的魚池旁,齊聲朗誦古詩《江南》。大家右手持網,左手提桶,耐心溫柔地將一尾尾鮮魚從桶中舀出來,投進清澈見底的水池中。活蹦亂跳的魚群在方池中穿梭嬉戲,給美麗的校園又增添許多活力。
學生將魚兒投入水池。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身著漢服,將親手制作的荷花蓮葉燈推入池中。一時間,紅的荷花、綠的荷葉,這些孩子們在美術課上精心裁剪的工藝品仿佛被注入了生命活力,在水面上蕩漾綻放開來。活躍的魚兒圍繞著浮燈來回嬉游,一會兒成群結隊,一會兒四散到各個角落,引得孩子們陣陣稱奇贊嘆。
學生投放蓮花燈。
活動現場還陳列著學生們在德育課程中創作的作品。題有學生稚嫩字跡的精巧折扇,栩栩如生的“魚戲蓮葉”主題繪畫,刻印著游魚圖像的陶制品……繽紛多彩的創意吸引著師生們駐足觀賞。
“我們希望通過課程的構建,讓孩子們明白輔仁有‘漁’的課程真諦是授之以‘漁’、從實踐出發,引發孩子們對生活的關注和體驗。”武漢市漢口輔仁小學CBD校區執行校長鄒莉華認為,在有“漁”課程的陪伴下學生們可以“如魚得水”“魚躍龍門”,做更好的自己。
據了解,漢口輔仁小學將以“完美教室”的德育特色課程建設為指引,根植于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自主發展——健康生活”“社會參與——責任擔當”兩大核心素養,細化為“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主管理”“社會責任”“國家認同”五個基本點,提取制訂合宜的德育課程培養目標,打造與之相對應的主題化、生活化、序列化的“完美教室”德育特色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