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劉馨儀)3月17日,行走在赤壁市赤馬港街道河北街社區的外灘小區,一座新穎獨特的玻璃橋映入眼簾,橋下陸水河碧波微蕩,一河兩岸垂柳郁郁蔥蔥,形成兩道綠色長廊,串起了花果山公園、景觀塘,一幅“山在城中、水在樓中、人在畫中”的秀麗畫卷呈現人們眼前。
【資料圖】
這得益于社區以“三變”帶來的“蝶變”,居民們的“三感”也大大升級。
山變美,居民獲得感升級
一河兩岸景觀帶上的花果山,常來此健身的居民們發現,山上多了一些涼亭,與古亭景觀融為一體,既古色古香,又莊重大方。原來這是社區在“美麗家園”建設中與包保單位一起通過“微景觀”設計,打造的“一山一景”,使“家園變花園、小區變景區”的惠民成果。
附近居民李大爺說:“花果山公園項目啟動后,路被開出來了,公共活動空間打造出來了,我們大家都覺得花果山現在像景區一樣,不必舍近求遠去別的公園遛彎了。”家門口的山體口袋公園帶來了居民滿滿的獲得感。
水變清,居民幸福感升級
“開展生活污水處理工作后,東風塘里的污水橫流現象消失了,現在住在這里感覺特別舒服。”東風塘小區居民王奶奶說。
河北街社區東風塘曾經是遠近聞名的“臭水塘”,附近居民苦不堪言。河北街社區利用“大黨委”聯席會挖掘資源,協同市水利和湖泊局對東風塘開展生態修復。半年時間,東風塘的環境煥然一新,塘邊安置了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還在塘中投放了魚苗,利用生態循環二次降污。現在的東風塘蝶變成了景觀塘,居民群眾交口稱贊。
棚變樓,居民安全感升級
外灘小區的前身是一片棚戶區,一些房屋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棚戶區改造”勢在必行。而隨著外灘小區高樓聳立,打造赤壁外灘附屬功能區又成了新的焦點。為此,社區組織召開了小區居民“圓桌會”7場,通過“線上問卷+上門入戶”的形式,廣泛征求居民意見,一個“功能樂園”的議案便達成共識。
如今的赤壁外灘配套設施齊全,一個沿河的立體功能樂園應運而生。在這里,無論是清晨還是午后,沿著一河兩岸健走、跑步、打羽毛球、跳廣場舞的居民比比皆是,大家一邊享受美景、一邊鍛煉身體。傍晚時分“夜經濟”隨著河中音樂噴泉升溫,在這一刻,市井味、人情味、煙火味達到頂峰,赤壁市河北街社區組織的聯防隊開展巡查,維護游玩、經商秩序,給居民帶來了滿滿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