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井社區飲食宿舍小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體驗,社區對飲食宿舍小區進行了歷時半年的整體改造,小區里里外外煥然一新,不僅有了“面子”,還厚了“里子”。
共商共議
飲食宿舍小區建于1979年,共2棟60戶,常住人口100余人。由于年久失修,小區內路面坑洼不平,外墻老舊,內部及周邊環境存在安全隱患。
(資料圖片)
社區堅持問題導向,將小區改造工作提上議事日程,讓居民全過程參與到改造中,通過組織居民代表、施工方代表座談議事、實地察看等多種形式,不斷完善施工方案。
居民議事會
經過三次焦點問題共商,六次具體改造議事,明確了以解決房屋外墻嚴重脫落和微微傾斜為主要問題,以拆除向南8戶廚房便于外墻施工為輔助手段,以先改樓棟房屋后建院內場地為先后順序,形成最終的改造方案。
共建共治
外墻舊改工程推進過程中,社區針對8戶家庭的廚房拆除改建需自籌費用這一最大困難,多次入戶宣傳,介紹舊改政策,分析利害關系,尋求居民理解,2戶黨員居民帶頭表示愿意承擔費用,最終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外墻改造中
同時,居民們自發清理樓道、屋頂及院內堆放的雜物、花盆,規劃好車輛、公共器材位置,與社區和施工方積極對接施工期間的安全、用水用電等問題,為管道安裝及院內空地改造施工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共評共享
“樓刷漂亮了,路燈亮了,路好走了,垃圾也有專門的地方扔了,住了幾十年的小區大變樣,感謝政府、感謝社區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實事。”小區老黨員楊爹爹看到小區翻天覆地的改變,開心地說。
院內改造后
經過近6個月的改造施工,居民的居住舒適度和小區“顏值”都得到了全面提升。隱患得到消除,場地變得寬闊,路面變得平整,健身器材上新了,新建的充電樁旁車輛有序停放……房前屋后的改變,讓居民的幸福感“原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