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蔓生,春山可望。醉人的四月,牛洞坪早已在花香四溢中鬧熱起來。一拔又一拔的客人來到這里,聞油菜花香,看山間云淡,望炊煙裊裊,那是許多人心里深藏的鄉愁……
(相關資料圖)
牛洞坪村是巴東縣東壤口鎮的一個傳統土家村落,從縣城出發,順著羊乳山盤旋而上,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那公路就像掛在山坡上,蜿蜒曲折。透過車窗,鳥瞰身后長江,猶如一條飄逸的綠色玉帶,在兩岸巍延險秀的山巒中逶迤纏綿。
翻過山梁,很快便到。站在村口,放眼望去,陽光從山那邊透過淡淡的薄霧斜灑過來,普照在原野、田園、農家。金燦燦亮閃閃的油菜花鋪滿層層梯田,鑲嵌在田園山林中的櫻花、梨花、桃花,幽香撲鼻,一種特殊的溫馨在清風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
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土家村落,平均海拔700多米,西邊懸崖環抱,懸崖垂直落差150米以上,境內有3000多畝梯田,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懸崖梯田村。至今有保存完好的525棟土坯房,依山順勢而建,布局巧妙精當,被授予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土寨牛洞坪也是實至名歸。
牛洞坪人,依舊保留著傳統的農耕方式,用牛耕田,春種秋收,冬種油菜,夏栽秧苗。近年來,崖上平疇,民樸谷豐。梯田、峽谷、溪流、堰塘、瓦房形成的“懸崖梯田村·土寨牛洞坪”隨著歷史的變遷開始遠近聞名。
牛洞坪,除了保留原生態的美和傳統的農作方式,它還是革命圣火燃燒的地方,更是實如其名,富有“牛”的精神。這里是巴歸興革命蘇區的核心區域,賀龍率領的紅三軍轉戰湘鄂西,曾親臨這塊根據地會見了當時的紅軍將領?,F存的蘇維埃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紅三軍教導二師司令部等革命遺址都極為珍貴,犧牲的馮代興等一批烈士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村里建設的“三牛步道”,就是當年巴歸興蘇維埃根據地的紅軍部隊,往返輾轉于甘家坪和牛洞坪之間的常走線路。在“三牛步道”,緬懷革命先烈,感悟飲水思源,重溫富起來的艱辛歷程,學習艱苦奮斗老黃牛精神;參觀民宿作坊、土家榨坊,體驗土陶制作;在竹林小屋聽潺潺河水流音,聞竹葉清香;在親水游樂區樂享親水意趣,暢游峽谷秘境……在這里,你可以盡情追尋鄉愁記憶,領略特殊的風情民俗。
牛洞坪作為州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在紅色精神的感召下,鄉村振興既塑形又鑄魂,始終堅持不搞大開發只搞大保護的生態理念,愛護青山綠水,縱享綠水青山。深入挖掘當地的紅色文化,創新修復傳統農耕文化、珍貴遺跡,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把農耕文明優秀遺產和現代文明要素相結合,賦予了牛洞坪新的時代內涵。
牛洞坪依托自然山水的原始生態,建設了一批稻田泳池、稻田捕魚、稻草擂臺、泥地狂歡、風車石磨競技噴泉等“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游樂項目。這些游樂區就是踐行“兩山理論”的一塊試驗田,也是開拓進取拓荒牛精神的具體體現!
山水田園是牛洞坪永遠的財富,也是我們永遠的鄉愁。走進牛洞坪,就仿佛走進了夢鄉……
遠處青山如黛,近處流水淙淙,從連綿的山巒,到順著山勢蜿蜒鋪開的層層梯田,從座座土瓦房群落,到片片垂釣魚塘,一花一草,一樹一木,這里的一切無不透露著浪漫的桃源氣息。
如今的牛洞坪作為州級鄉村振興試點村,迎來了山鄉蝶變。村莊像一幅畫,古老、純樸,讓人百看不厭;又好像一首詩,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湖北日報客戶端通訊員范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