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嚴芳婷)3月23日,《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實施方案(2022-2024年)》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目標及主要任務。
《方案》提出三年工作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治理,強基礎、補短板,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基本構建與超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體系。
(相關資料圖)
按三年進一步細化目標,2022年,實際建成分類收集屋300座,創建分類示范點500個,推動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強制分類全覆蓋。2023年,提升垃圾分類處理能力,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60%以上,繼續推進高標準示范點建設,強化公共機構強制分類示范。2024年,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系統,完善資金投入、市場激勵、法制保障等機制,基本構建形成超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體系。
《方案》明確十項主要任務:一是規范投放收運管理,建成分類收集屋1000座,新改建環保型分類收集轉運站100座,開展分類執法,嚴查“混裝混運”。
二是提升分類處置能力,加快6個生活垃圾焚燒和5個廚余垃圾處置項目建設,2023年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2024年生活垃圾總處理能力達到20000噸/日。
三是發揮示范帶動效應,打造高標準分類示范點1500個,示范帶動重點單位垃圾分類基本全覆蓋。
四是推行分流分類處理,大件垃圾、裝修垃圾從源頭分類收運、專門處理,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五是強化餐廚垃圾管理,倡導“光盤行動”,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食堂和大型餐飲企業安裝三相分離裝置和就地處理設備1000臺。
六是推動落實源頭減量,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利用,開展過度包裝專項治理,推動經營單位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七是閉環管理有害垃圾,2023年各區打通有害垃圾處理鏈條,2024年全面建成有害垃圾閉環管理系統。
八是創新分類工作機制,推廣以社區居委會、分類專業公司、物業企業為主導的垃圾分類模式,強化投放環節智慧引導,至2024年全市建成500個智慧分類投放示范點。
九是完善法規政策體系,研究制定分類計量收費和低值可回收物資源化回收利用補貼政策,爭取出臺大件垃圾、裝修垃圾、有害垃圾分類收集處理扶持政策。
十是深化教育宣傳引導,持續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將垃圾分類納入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內容,每年建成100所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