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的手術過程
母子平安 通訊員周緒鴻供圖
(資料圖片)
曾做過心臟換瓣手術的小惠(化名)懷孕了,但孕育分娩風險極大。近日,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多學科團隊的全程保障下,在33歲小惠“滴答滴答”的機械心跳聲中,一個健康的寶寶順利誕生。
6年前,小惠因急性心內膜炎做了心臟機械瓣膜置換手術。術后她戀愛結婚,去年還順利懷上了寶寶。因心臟換瓣患者需終身抗凝,且存在潛在血栓栓塞和出血風險,如何安全度過孕期并生下寶寶是個難題。
小惠慕名來到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找到了產科趙云主任。在趙云的悉心診療和指導下,小惠孕期很平穩。孕36周時,小惠血壓逐漸升高,水腫日益明顯,趙云安排她住院擇期進行剖宮產手術。
妊娠合并心臟疾病風險極高,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入院后,小惠接受了九個科室的專家聯合會診。其手術面臨著很多難點,因為機械瓣需要長期抗凝治療,為預防出血,術前需要改變抗凝方案,將長期口服的華法林改為低分子肝素,術后為預防血栓,又要改變抗凝治療的方案,將低分子肝素重新改為華法林。預防出血和預防血栓就像是“蹺蹺板”的兩端,需要保持平衡,任何一邊傾斜都將對小惠的生命產生致命威脅。
同時,抗凝治療極大增加了出血風險,對剖宮產術中止血提出很高要求;術中術后都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并發癥——機械瓣膜血栓,一旦大量形成而卡瓣,可導致急性心衰而危及產婦生命;寶寶未滿37周早產、母親長期抗凝導致維生素K1缺乏、顱內出血等,風險重重。
為此,全院專家制訂了詳細治療方案,包括“蹺蹺板”式的用藥;術中實時監測心臟搏動情況,手術麻醉科、成人重癥醫學科醫生共同守護小惠的生命體征,醫學影像科、輸血科也做好預案為止血增加雙重保險,新生兒科做好寶寶健康保障等。
3月17日早上8時,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手術室內,術中如預料一樣出血偏多,趙云帶領產科團隊迅速實施手術,隨著一聲啼哭,小惠順利產下3.15千克重的男嬰。手術很順利,看著儀器上穩定的心電波,大家懸著的心微微放了下來。
術后,小惠轉到成人重癥醫學科,寶寶轉到新生兒科。專家團隊為她制訂了科學規范的抗凝治療方案,并安排產科護士協助ICU護士,對小惠進行產后護理。了解到小惠家庭因病致貧后,醫院還特別為她申請了援助基金。
在醫護人員精心的救治和護理下,小惠和寶寶恢復很快。3月23日出院之前,小惠的丈夫手寫了滿滿三頁的感謝信,并送上了感謝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