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為破案翻找的垃圾山是真的 導演鮑成志解讀《他是誰》
追求真實感是為了向警察致敬
【資料圖】
圖片為《他是誰》公開物料
正在優酷和央視八套播出的懸疑刑偵劇集《他是誰》,因為“安欣”之后再演警察的張譯和破案時的真實可感,熱度一路走高,豆瓣評分來到8.0分。
熱度和口碑雙豐收,得益于劇集所有主創的付出。在接受全國媒體微信群訪時,導演鮑成志提到,不刻畫奇才,是為了真實再現上世紀90年代老刑偵的辦案狀態,“我們想展現的衛國平,代表著千千萬萬最普通的人民警察。”
細致還原老警察們的辦案方式
“吃飯時別看”,這是一則有關《他是誰》的溫馨提示,畢竟,在這部以1980至1990年代為背景的作品里,割喉案、分尸案等觸目驚心的惡性案件接踵而至,“沉浸式偵查”的拍攝手法,讓觀眾和老刑警們一起踏上解謎之路。
同時,劇中90年代的辦案模式也備受關注。在那個沒有“天眼”的年代,為了破案,刑警只能采用“笨辦法”——為了找出碎尸案中尚未發現的尸塊,衛國平帶著隊友進入垃圾場,在堆積如山的垃圾中翻找尋覓。
垃圾場這一幕,劇組買來六七十車真垃圾堆在現場。鮑成志提到,拍這一幕時,大家不想借助虛擬拍攝,“我們不想差了質地,因為實景拍出來的真實感是虛擬無法相比的?!彼寡裕谛虃煽萍疾粔虬l達的年代,破案拼的就是意志力、個人能力和集體力量,“小到小偷小摸,大到殺人放火,都只能靠最傳統的人力辦案,所謂的‘抽絲剝繭’,是靠每一個辦案人員一點一滴的時間、靠血肉之軀的付出去壘起來?!?/p>
細致還原老警察們的辦案方式,是為了致敬幾代警察的執著,“衛國平為了找到兇手搭上了自己的半生,這種‘不破不休’的韌勁是真實的,也是最打動我們的?!?/p>
回歸生活的創作思路帶來溫暖感
《他是誰》的真實感實際上是有先例的。劇集播出后不少觀眾發現,監制丁黑和導演鮑成志正是去年口碑劇集《警察榮譽》的總導演和聯合導演。
在鮑成志的解讀中,《他是誰》的故事和《警察榮譽》完全不同,但創作思路卻一致——回歸現實主義,回歸生活。正是這種創作思路,讓觀眾從《他是誰》中感受到了相似的溫暖,衛國平和師父交流談心的地點選在澡堂,查案時衛國平往往會恨鐵不成鋼地教育“萌新”,這些略顯輕松和生活化的戲份,也在一定程度上舒緩了觀眾追劇時的緊張感。
“越是壓力大的職業越是會找機會給自己解壓,同事、戰友都是彼此的心理疏導員。我們在采訪和體驗生活過程中接觸到的警察并非不茍言笑,反而很多人可能比一般人要更有趣?!滨U成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