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清華大學博士生莫明墉發布了一段短視頻,視頻中他身穿外賣服,手持學生證,站在清華園門口。這段視頻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有人贊揚他勵志向上、自強不息,也有人質疑他浪費學歷、賣慘作秀。莫明墉解釋說,送外賣是他考上博士前為了償還創業失敗后的債務而做的一份工作,并非為了賺取流量或同情。
莫明墉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高學歷一線勞動者的真實面貌。他只是在遇到困難時選擇了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度過低谷,并最終憑借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樣的故事并非個例。近日,兩名名校畢業生看似高開低走的“就業自白”在網絡上引發廣泛關注。其中一位自稱本科畢業五年存款只有5000元;而另一位碩士畢業生上一份工作是在火鍋店當保潔員。視頻里,兩位年輕人圍著火鍋,她們以“快樂的廢物”自稱,不卑不亢、積極陽光。她們的母?;貞骸爸灰惶善?,就能走出自己的路”。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高學歷一線勞動者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勞動的尊嚴和價值。河南鄭州95后女大學生畢業后從事廢品回收工作月收入超過萬元,她表示不想從事單調重復工作,就選擇這份職業,目前已實現財富自由;在豆瓣上,一群厭倦“傳統職場”生活的人,組建了“輕體力活探索聯盟”小組,力爭過上想要的開心生活。他們或許出于經濟壓力、或許出于個人興趣、或許出于社會責任,在各行各業中默默奉獻著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他們沒有因為送外賣、打掃衛生、修理電器等工作而失去自我,反而因為從事這些工作磨煉了意志、豐富了閱歷、增強了對勞動和勞動價值的新認識。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一種不畏困難、不怕挑戰、不氣餒的精神,也展現了一種勤奮敬業、樂觀積極、自我提升的態度。
社會對高學歷一線勞動者存在偏見和誤解。有人以為高學歷就該做與學歷匹配的工作,否則是浪費;有人以為做一線勞動就是與學歷不相符,否則是占用。這些觀點忽視了勞動的價值和意義,也忽視了勞動者的選擇和權利。
事實上,高學歷一線勞動者并不是浪費學歷,而是展現人生價值。高學歷勞動者除了專業水平和技能外,在思維邏輯、溝通表達等方面更具優勢,這或許可以爭取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從事一線勞動,把這些優勢轉化為實際勞動成果,也不失為一種最佳選擇。所以,全社會應該理解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的選擇。
學歷不是評價勞動者優劣的標準,工作也不是定義人生價值的尺度。每一份工作都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每一個勞動者都有其價值和意義。應該從制度層面保障他們享有與其他職業同等或相近水平的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從文化層面營造尊重和包容的勞動環境,從個人層面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勞動者都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營造崇尚勞動的濃厚氛圍。
稿源:荊楚網
作者:江沛(宜昌夷陵)
責編:詹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