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剪輯 張恒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月的宜昌百花齊放,春意盎然。站在湖北宜昌胭脂園放眼望去,一江春水東流,兩岸青山如黛,長江大保護的治理成效就在眼前。
近日,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在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園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隆重舉行,宜昌檢察機關受邀參加此次放流活動。放流活動分3批進行,共計20萬尾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持續補充中華鱘物種資源。
增殖放流現場
放流活動現場人潮涌動,熱鬧非凡。胭脂園內各式各樣的中華鱘保護宣傳展板整齊排列,引人注目。檢察機關展出的三塊工作展板,從刑事打擊、公益訴訟、生態修復等方面全面介紹宜昌檢察機關長江大保護工作成效,內容豐富,吸引不少市民前來駐足參觀。
“同學們有沒有釣過魚?大家覺得釣魚違法嗎?如果在長江里釣到中華鱘應該怎么辦呢?”活動的現場,葛洲壩檢察院的檢察干警楊雨家豪以《以釣魚說法》為題給現場的中小學生帶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通過講述檢察機關辦理的真實案例,圖文并茂的講解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知識。“原來釣魚也可能觸犯刑法,構成犯罪啊。”“我在長江邊出生、長大,中華鱘就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授課現場,同學們與檢察官互動頻頻,氣氛活躍。
增殖放流現場
法治課結束后,中華鱘放流活動正式開始。宜昌市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張曉華、葛洲壩檢察院檢察長張紅受邀與市民朋友們共同將一尾尾子二代中華鱘放流到滔滔江水之中。
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距今已有1.4億年歷史,是長江珍稀特有魚類保護的旗艦型物種,被譽為水生生物中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
現場法治課
“長江大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充分履行檢察職能,圍繞水生物、水環境、水資源,堅決扛起長江大保護司法責任,通過公益訴訟為中華鱘營造出更好的生存環境。”宜昌市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張曉華介紹,近年來,宜昌檢察機關立足檢察職能,聚焦中華鱘生存環境保護、養殖繁育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集中辦理了一批有影響、有實效的公益訴訟案件。
宣傳長江大保護
3月28日,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長江保護法實施以來,宜昌檢察機關共審查起訴涉長江大保護刑事案件330余件,立辦公益訴訟案件830余件,提出生態修復等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314份,督促治理河湖水域5900余畝,補植復綠林地1300余畝,恢復耕地4200余畝,督促賠償生態環境恢復費用600余萬元,增殖放流幼魚400余萬尾,清理各類污染物7400余噸,督促清理福壽螺等外來入侵物種10余噸,一批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