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天氣晴好,春光明媚,位于大別山腹地的湖北省紅安縣人民不負春光,搶抓春耕春播機遇,大力發展油茶種植,打造鄉村振興支柱,今年一季度,該縣已擴大油茶種植面積10.9萬畝,改造原有油茶低產林5萬畝,管護成林面積12.1畝。至此,紅安縣已發展油茶總面積28萬畝。
紅安縣鄉村振興局與林業局工作人員前往二程鎮岐峰村,調研油茶種植情況
【資料圖】
3月31日上午,紅安縣鄉村振興局與林業局工作人員在二程鎮岐峰村調研油茶種植情況。
走進岐峰村,許多村民在水庫旁的500畝老油茶園去雜培土。只見這些油茶樹干高大,枝繁葉茂。在另一處約100畝新開墾的油茶園,剛剛栽下不久的油茶苗發出了嫩芽,排列整齊,青翠搖曳,長勢喜人。村支書方東英說,去年天氣干旱,村里油茶雖受一定損失,但仍創6萬元價值,這個產業值得發展。
二程鎮政府有關負責人稱,目前全鎮共種植油茶面積1.5萬畝,其中,7000畝已產生經濟效益,畝平收益1500至2000元。
今年正月十五過后,上新集鎮其亭榜村黨支部書記吳玉輝便到隨州學習油茶種植經驗,回村后立刻同大家商量,結合除松線蟲病去荊棘雜樹,新辟油茶園500畝,從隨州購進優質茶苗數萬株,植樹節前后號召全鎮干部來村參與栽種,如今,片片荒坡披上了綠裝,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初具規模。下一步,村里將繼續把400畝雜樹山坡變成油茶基地。
據悉,目前上新集鎮油茶面積已達8000畝,可創產值1.28億元。
為油茶種植平整好土地
高橋鎮現有油茶成熟林和近熟林基地1.5萬畝。去年到今春完成油茶低改3500畝,新建油茶基地1650畝,油茶已成為全鎮規模化支柱產業。
據悉,紅安縣油茶生產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那時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大量直播,造林成活率較低,保存率還不到10%。1962年在國營林場進行大苗帶土移栽,成活率達到80%,這一階段共造林20多萬畝,保存面積不到1萬畝。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紅安縣從湖南攸縣購進油茶種子直播造林,1976年紅安縣被列為湖北省發展油茶基地縣。至1980年,該縣油茶面積達到11.6萬畝。由于油茶種植面積擴大,地塊相對集中,撫育管理水平得到一定提高,特別是油茶示范場的建立,引進湖南攸縣的良種,產量也獲得較大增加。然而,由于茶油加工方式落后,大規模的油茶基地并沒有真正建起來,使得這一產業發展緩慢,效益低微。
從2008年開始,湖北省相繼出臺了扶持油茶產業發展的政策,紅安縣油茶新造林種苗全部由湖北省油茶良種繁育基地紅安苗圃供應,13年來,全縣新造油茶面積15萬畝,近幾年油茶產業鏈形成,并得到突破性發展。
2021年以來,紅安縣委、縣政府立足農業產業實際,出臺了油茶產業優惠政策,掀起了油茶產業建設熱潮,2021年紅安縣油茶籽的產量達到1.5萬噸,產值2.4億元。
這片山地都將種上油茶
紅安縣副縣長余品祥說,到2025年,全縣油茶面積將發展到30萬畝,每年油茶籽產量達到3萬噸,產值20億元,在綠化山河的同時,為農民帶來可觀收入。發展油茶已成為紅安縣農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之一。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