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李水生校長陪學生晨讀 ?記者黃士峰 馬鑫 攝
在任何一所學校都很難想象,一位年過八旬的校長,無論寒暑、無論風雨,每天都會陪學生晨讀,至今已堅持21年。但在武漢睿升學校,卻早已成為常態。
3月31日清晨6時不到,極目新聞記者在該校看到,不少學生已經陸續來到操場上,個個精神抖擻,伴著黎明的微光,在路燈下開始晨讀。“我主要利用這個時間讀背一些歷史、政治要點,效率很高!”一名高三學生告訴記者。也有同學選擇大聲背誦英語單詞、生物要點或復雜的公式定理,沒有一人懈怠,生怕辜負了這難得的春光。
6時10分,高中年級所有學生已經齊聚在操場,按班級開始集體晨讀。李水生校長也像往常一樣,樂呵呵地走到學生們中間,或輕聲鼓勵幾句,或與班主任交流一下教學工作。
“你看,我們學校學生的精神面貌一點不比華師一附中差!”曾在華師一附中工作40年的李水生校長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學校晨讀的傳統最早源于學生的自發行為。2002年,李水生校長退休后,從無到有地創辦了這所民辦學校。睿升創辦之初,一名學生寫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清晨起床推開窗,看到樓下已有同學在讀書,我怎能荒廢光陰?文章在校內傳播并迅速引起學生們的共鳴,于是大家紛紛走出寢室,在操場上、在林蔭小道、在籃球架邊,與早起的鳥兒一起,盡情放聲朗讀。嘗到甜頭后,自發晨讀的學生越來越多,學校于是順勢開展起集體晨讀活動并形成制度。
“住校的好處是早上空氣好、精神好,學生們不睡懶覺。”李水生校長笑著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不少家長曾對他說:你們真有本事,在家里怎么都叫不起床,在學校卻能自覺起來讀書。
早起晨讀,如何保證睡眠時間?在“實踐育人”辦學理念引領下,武漢睿升學校堅持從自學、自思、自控、自問四個方面不斷加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晚自習老師集體或個別輔導后,學生們已完全消化吸收當天所學,最遲晚上10時30分就能進入夢鄉,早上5時30分起床,中午還能午睡一小時以上,保證每天至少8小時睡眠時間。
作為全寄宿制高中,在睿升學校,伴隨著晨讀傳統的還有“師生三同”——老師每天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李水生校長帶頭常年住校,與班主任老師一起每天陪著學生們晨讀早已形成“生物鐘”。“看著孩子們就是一種享受,就想好好地把學校辦下去。”李水生校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