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湖北日報訊(記者嚴芳婷、實習生張嘉越、通訊員夏晨)4月2日至3日,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兩出經典大戲《五女拜壽》《梁山伯與祝英臺》登上第十一屆武漢“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的舞臺,為武漢戲迷一展百花齊放的戲曲經典。
20世紀80年代初,著名劇作家顧錫東創作的《五女拜壽》一劇將青春靚麗的“小百花”推到世人面前,成為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奠基之作。1983年首演至今,先后赴泰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及全國多個省市,演出逾千場。
該劇是越劇史上堪稱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打破了傳統一生一旦的模式,舞臺上流派紛呈,行當齊全。《五女拜壽》一經首演,迅速風靡全國。后又被改編為電影,并獲得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五女拜壽》持續多年的巨大熱度,引發了多個劇種的關注,先后被移植改編為京劇、黃梅戲和秦腔等多個戲種。
“在浙江,所有的院團基本都會演《五女拜壽》,現在幾乎每天都有一個院團在當地展演。”2日晚,“梅花獎”得主、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蔡浙飛攜魏春芳、周艷等老中青三代演員共同登臺,以越劇溫婉柔轉的唱腔,生動演繹楊家興衰榮辱的變遷,歌頌人間真情、弘揚孝義文化、鞭笞虛偽與勢利。“今年是小百花成團40周年,我們希望能把最好的作品帶給武漢戲迷。”
在“小百花”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每一位進入“小百花”的年輕演員都要從《五女拜壽》演起。原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多個版本,賦予經典新的風韻。“這部劇流派紛呈,百花齊放,是培養新演員非常好的一部作品。”蔡浙飛曾在該劇中擔任過女婿及鄒士龍等多個角色,“每位新演員,不管是小生還是花旦,都能在這部戲中找到可演的位置。”
小百花劇團帶來的另一部越劇經典大戲《梁山伯與祝英臺》,也于3日晚在武漢劇院連臺展演。2006年,在充分尊重經典的基礎上,小百花越劇團創排新版《梁祝》,從更加人文的角度補全了“梁祝”故事發展和人物情感發展的線條。在保留經典唱段的同時,新版融入現代舞美及小提琴協奏曲等元素,將這個古老愛情傳說呈現得更年輕化和現代趣味化,最大化地整合“梁祝”的愛情故事與越劇劇種的詩意與浪漫。
當晚,武漢戲迷們沉浸于演出纏綿悠長的伴奏與靈秀柔美的唱腔,為梁祝刻骨的愛戀所驚嘆惋惜。“新版《梁祝》是小百花近20年間最有成就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蔡浙飛介紹,“梁祝化蝶是最純粹的東方式愛情,最浪漫的東方式悲劇,它與根植于江南文化土壤的越劇相逢,其浪漫美麗與越劇的特征完美統一,方能造就越劇文化新的高度。”
“經典大戲連臺看,太過癮了。”武漢大學生黃同學開票時就連訂下兩場,“《梁祝》的故事流芳百世,我也看過多個電影和電視劇版本。今天第一次欣賞越劇的改編,舞臺設計唯美、演員情緒到位,更富傳統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