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艾德雄、陳先瑞)近日,保康一季度外貿出口數據出爐:新引進外向型經濟主體5家,實際投資額35.27億元,出口創匯1.96億元。
在保康鑫農茶業車間內,炒車、篩選機、色選機滿負荷運轉,剛剛生產出來的紅茶正加緊打包外運。
“我們這批貨出口到俄羅斯,訂單是50噸,目前已生產了25噸,這批貨將在4月上旬發走。”保康鑫農茶業生產負責人郭大友說。
由于自有基地原材料不足,鑫農茶業便積極組織貨源,確保按時發貨。“今年形勢很好,已出口80噸,創外匯83萬美元。”郭大友表示,公司今年出口力爭達到2000噸,創外匯1500萬美金。
外貿出口穩步復蘇,各生產企業紛紛擴大規模、提高產能。
在保康縣馬橋鎮生態鱘魚養殖場,先期建好的50畝魚塘已投入使用。“這一個池子放了400尾,均重在50斤左右,按以往經驗,再有兩到三年就能產籽。”養殖場生產負責人趙光兵介紹說。
據了解,鱘魚養殖周期為6至10年,可取魚籽做魚籽醬。魚籽醬價格較高,產品主要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
生態鱘魚養殖項目于2022年從浙江引進,總投資3.5億元,面積300畝,分兩期建設,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產值可達5000萬元,實現利稅800萬元,拉動就業50人。緊鄰養殖場的117畝擴建工程正如火如荼施工,確保在今年8月建成投產。
趙光兵表示,保康優良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公司不遠千里來此建廠,產出的魚籽每斤要高出市場價二三十塊錢。
針對每個外向型企業,保康實行一名縣領導掛帥、一個主體單位跟進、一名項目秘書包保的運行機制,對企業提供精準服務、保姆式服務。商務、發改、稅務及包保單位一方面與企業精準對接,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產品不優、渠道不暢、物流滯后等問題;另一方面,各招商小分隊長年活躍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把優質的外向型企業引進保康,不斷提升外貿總量,推動外向型經濟產業集群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