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武漢市四個新城區之一,新洲區GDP連續保持千億級規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社會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積聚了龐大的新新行業青年黨員群體。如何把流動穿梭的治理“變量”培育成治理“增量”,進一步加強黨建賦能思想引領和服務凝聚?
為了找到答案,新洲區委兩新工委開展“新新”百人談面對面調研活動,會同區交通局、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組成調研組,通過下沉站點網點、當面交心談心、現場考察走訪、師徒結對幫扶等,深入新就業群體,跟人跟車跟單式調研,建立需求清單、問題清單、意見清單。先后梳理需求建議37條,提出對策措施42條,解決問題34個。
“百人談”調研組的“三張清單”,有效推動了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縱深破冰。
建“需求清單”,幫找組織之需
“說實話,我們很少有時間參加組織活動,即使有時間,也不知去哪兒參加活動?”調研之初,“百人談”調研組經常聽到類似的疑慮。
2022年,新洲區委兩新工委推動成立區級快遞行業黨委。“有了組織,我們就像找到了家一樣,快遞行業黨委讓我們快遞小哥有了‘主心骨’。”時任順豐速運新洲營業點負責人童亞峰說。行業黨委成立后,4名黨員快遞小哥、2名黨員外賣小哥將黨組織關系從老家村灣轉入區新就業群體聯合黨支部,9名新就業群體主動提交入黨申請書。
“雖然城關南邊的社區面積都很大,但我們跑單的區域主要集中在老城區,希望‘蜂巢’分布更均衡點。”了解到“百人談”調研組收集的這些訴求,區委兩新工委積極推動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陣地建設,在老城區新建2個一類“蜂巢”,改造升級3個二類“蜂巢”,印發“蜂巢”點位圖,打造10分鐘暖“新”服務圈。隨著“百人談”調研組37條需求建議的逐一回應,新就業群體對路途中的“家”越來越滿意。
建“問題清單”,幫解燃眉之急
生活中的一個小困難,可能就是困擾新就業群體的“緊箍咒”。“我和老婆都在送外賣,孩子暑假無人照看。”“年輕時可以跑跑外賣,也不是長久之計。”區委兩新工委結合“百人談”調研情況,將了解到的34個問題,分類建立“共性問題清單”“個性問題清單”。
針對新就業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孩子暑期托管難問題,團區委、相關街鎮組織30余名新就業群體子女,參加線下暑期托管、“一起向未來”學子行等活動。將生活困難的快遞小哥納入“紅色基金”慰問對象,鼓勵黨支部利用返還黨費加強困難群體關心慰問。統籌人社、司法、衛健、工會等部門資源,建立專業技術資格評價、法律援助咨詢、就醫“綠色通道”、互助保險等15項守護服務,先后組織專項活動40余場,服務新就業群體500余人次。
建“意見清單”,助力基層治理
“我在B站上發過視頻,提到一些店鋪在APP上的宣傳圖片很誘人,實際就是料理包……”外賣小哥反映的問題引起了“百人談”調研組的注意。
新洲區新就業群體走街串巷、進樓入院,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補充力量。2022年9月以來,區市場監管局聘請16名外賣小哥擔任“食品安全監督員”,聚焦“是否具備店鋪資質、是否售賣許可食品、是否保持良好經營環境、是否存在刷單炒信”等進行一線監督。
23名快遞小哥、外賣小哥被街道社區聘為“移動網格員”,12名快遞小哥、外賣小哥擔任小區黨組織委員。
近日,新洲區委兩新工委、新洲區總工會聯合啟動了2023年度新洲區“最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評選活動,其中“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作為一條重要評選標準,“發動—管理—激勵”的閉環逐步形成。在新洲,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有了更多新就業群體的聲音和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