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由省委依法治省辦主辦、荊楚網(湖北日報網)承辦的湖北省“保障新發展 法治惠民生”辦實事集中展示活動正式發布優秀案例名單,10件案例獲評優秀。省委依法治省辦聯合荊楚網(湖北日報網)等主流媒體對優秀案例進行集中展示,宣傳展現法治湖北建設取得的最新成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的法治獲得感和滿意度,為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今日展示案例:
積極推進“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機制
(項目單位: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湖北省總工會)
省總工會聯合省高級人民法院,探索建立“法院+工會”訴調對接新模式、有效拓展職工維權服務新路徑,2022年,全省“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辦結案件6566件,達成調解協議3655件,調解成功率55.67%。
堅持高層級推動。省高級人民法院和省總工會每年聯合召開會議,部署推進“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高效落地。省總工會出臺的關心關愛職工群眾、助力企業紓困解難的15條措施,把全面推進“法院+工會”工作列為重要一條。省、市、縣三級聯動,構建解紛聯動體系,推行訴調對接、司法銜接機制。
堅持高效率運行。各地做好兩家結合的“文章”,在線下,設立訴調對接工作室;在線上,全省96個工會調解組織和330名調解員全面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武漢市武昌區把審判團隊與調解組織固定配對,全年調處勞動爭議案件719件。硚口區在開發區設立工作室,陽新縣在溫州異地維權站建立聯系點,漢川市在馬口鎮設立分支機構,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第一線、最前端。
堅持高質量調解。各地工會把培育專業化、高素質的調解員作為基礎工作,把好入口關、建立名錄庫。組織職工法律服務團、工會法律顧問參與調解,盤活工會法律資源。加強業績考核,實行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采取坐班制與上門調相結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糾紛。宜昌市遠安縣總工會為職工提供“點單式”服務,實現調解成功率100%。
堅持硬指標評價。把案件量和調成率作為硬指標,建立以案件量為支撐、以調成率為目標的評價體系,一個標準立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老河口市妥善化解某紡織公司125名員工欠薪案件,工會調解員全員上陣,引導員工維權不停工、調解不停產,137萬元工資款于2022年除夕前全額到賬,為防范化解風險按下了“預警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