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湖北日報訊(記者嚴芳婷)近期有哪些高發電信網絡詐騙手段?廣大市民該如何防范?4月7日,武漢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新聞發布會上,武漢市公安部門相關負責人提醒,現在詐騙團伙緊跟社會熱點,隨時變化詐騙手法和“話術”,迷惑性強。公安部門通過對近期的電詐警情進行分析研判,梳理了3種多發的詐騙手法。
一是虛假征信詐騙。詐騙分子冒充銀行、網貸、互聯網金融平臺(螞蟻金服、360 借條、 京東金融等)工作人員,謊稱受害人的信用支付工具有不良記錄,如不消除就會影響個人征信;或者稱受害人之前有網貸、分期記錄,會對個人征信產生不良影響,騙子以可以幫助注銷賬號、消除分期記錄等為話術,誘騙受害人轉賬匯款。
接到此類工作人員的電話,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對方提供的任何網址和說辭,如有疑問,可以登錄官方平臺或官方客服咨詢。
二是虛假投資理財詐騙。詐騙分子通過網絡社交工具發布推廣股票、外匯、期貨等一些投資理財信息,并且以有內幕消息、掌握漏洞、回報豐厚等話術,誘導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虛假投資理財網站和APP上投資,剛開始受害人小額投資試水,的確可以獲得返利。但當受害人加大投入資金后,就會發現無法提現、全部虧損或APP無法打開。
請廣大市民牢記,那些網上聲稱掌握各種“投資技巧”“內幕消息”“穩賺不賠”“低成本高回報”的都是詐騙話術!一定不要輕信。
三是冒充客服詐騙。詐騙分子冒充電商物流平臺客服,謊稱受害人購買的物品或物流出現問題,以可給受害人退款、理賠、退稅等為由,誘導受害人泄露銀行卡和手機驗證碼等信息;或是謊稱操作失誤將受害人升級為會員、授權為代理、給受害人辦理了商品分期業務,以不取消上述業務將扣費為由,誘導受害人轉款。
退款、退貨通常由買家發起申請,陌生來電主動提出退款、退貨,往往都是騙子的陷阱。接到自稱客服的電話時,第一時間找官方平臺進行核實。一旦遇到“加QQ或微信”“實名驗證”“發送驗證碼”“共享屏幕”等關鍵字時,請立即停止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