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李燕 通訊員 魏文婷 馬超 石林)每到周末,楊園街道臨江社區二樓托管室,總能看到武漢市武昌區鐵四院學校小學部二年級學生小魯同學的身影。托管班不僅緩解了家長照護的壓力,也成為與同伴相聚的快樂家園,更改變了孩子學習不積極的態度。
孩子“點單”公益輔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8日9時,托管室里座無虛席,轄區青少年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簽到、找座位,做作業,6名大學生志愿者開始了一天的輔導工作。“這道題不會做,哥哥幫我看一下。”遇到不懂的難題,小魯同學便會發出“求助”信號,志愿者發揮專業特長,細致講解題目,小魯同學在學懂弄通后,不一會兒功夫便順利完成作業。
武漢理工大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大二學生韋柳昺,是大學生志愿者之一,也是武漢理工大學“蛋蛋在行動”志愿服務隊的隊長。“我小時候在家做作業,爸爸媽媽自己都弄不懂,根本輔導不了。現在,我們能給這些孩子提供輔導,我感覺很有意義。”
楊園街道團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已連續8年開展寒暑假托管班,從最初只有幾個孩子參加,到如今30余名孩子預約報名,報名人數持續呈上升趨勢,社區托管班深受家長和孩子們的歡迎,普惠托育的美好愿景正在照進現實。
愛心托管“驛”路“童”行
除了輔導孩子寫作業,托管班還聯合武漢理工大學志愿者,開設美術、書法、安全知識等課程,“蛋蛋在行動”志愿服務隊還經常策劃特色活動,邀請孩子們一起參加。
“我們計劃聯合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的‘譯夢家教志愿服務隊’開展計算機系列科普課程,讓學生可以接觸更多之前在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進一步開闊視野。” “蛋蛋在行動”志愿服務隊余家頭校區負責人侯可可說。
隨著報名人數的逐年遞增,楊園街道托管室今年增加至4個。工作人員張婧介紹,托管室原為少先隊員活動教室,現在又增添了托管室的功能,最多能夠接收40多個孩子。
同時,社區黨委還打破地域壁壘限制,向快遞、外賣等新業態從業人員傾斜,為其子女提供托管服務。“一到周末我就發愁,父母都要上班,孩子就在家玩電腦,也無心學習。”前來接孩子的奶奶感慨,“孩子爸爸送快遞長期早出晚歸,我們老人也不知道如何輔導,現在能夠送到社區托管班,我們就放心多了。”
“政企校村”聯學聯建
楊園街道依托街道、社區居委會,借助大學生、社區居民等資源的托管模式,面向轄區孩子免費開放。但隨著體量的增大,志愿者人員不足且不固定,不能形成長期有效的服務模式成了社區托管面臨的一大難題。“人力少、場地小、資金缺乏等問題都是目前社區托管發展的阻力。”柳杉沙表示。
為此,楊園街道充分運用共同締造理念,發揮“政企校村”黨建大聯盟作用,將托管項目變“你和我”為“我們”,變“要我做”為“一起做”。
楊園街道聯合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開展“火車頭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 普及科學知識,啟迪科學思維,開拓科學視野,為同學們講好“開學第一課”。在楊園街道對口幫扶村董椿村,由“政企校村”聯盟單位共同開展的“童心向黨 筑夢未來鄉村行”系列活動正在火熱進行。楊園街道及共建單位青年代表進一步發揮青年力量,關愛鄉村兒童健康成長,豐富他們的暑期生活,點亮鄉村兒童“微心愿”,照亮“微夢想”。
據統計,自托管項目開展以來,累計服務轄區青少年4000余人次,招募下沉黨員、團員等志愿者100余人,營造了濃厚的“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氛圍。
“我們將繼續整合社會資源,推動建立和完善‘社區、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志愿服務體系,豐富課程內容,常態化開展公益托管服務,助力服務‘雙減’政策,全力保障青少年兒童健康快樂成長。”楊園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