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劉世衛、周磊、黃菲旸)4月14日一大早,何嘉俐像前幾天一樣,在遠安縣城的家里,照顧好八個月大的兒子,然后趕到茅坪場鎮政府,去忙創城工作。最近老公為嫘祖文化旅游節的事情特別忙,沒辦法,她只能向領導請假,早晚來回跑。
路上等紅綠燈的間隙,何嘉俐看了看手機,發現有外地同學留言,還在說自己用英文推介遠安香菇罐頭的事。最近,同學群、親戚群里持續有人艾特和點贊,討論自己在抖音和微博上的熱度。這一切,何嘉俐都是后知后覺,因為確實太忙了。來不及回復,她啟動汽車向鎮里駛去。春日的晨光灑滿大地,車窗外的風景向后飛馳,這幾年基層工作的一幕幕在頭腦中閃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放棄出國夢,如愿回鄉
何嘉俐是地地道道的遠安人,一個性格開朗的姑娘,小時候經常跟著外婆接觸農村生活。2010年考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進大學后,她的語言天賦被激活,大四時順利通過了英語專業八級考試。
英語專業八級是什么水平?她自己的闡釋是:“對于英語專業的來說,八級也很平常,關鍵在于日常練習和后期的語言使用。”
2014年大學畢業季,很多英語專業的學子都希望考托福后出國。何嘉俐曾考慮過出國,反復思考后放棄了。她應聘到武漢一家公司從事職業翻譯,雖然薪酬不俗,但她心中卻始終有一顆種子,希望將來能回家鄉工作,那里有自己的父母,有那片牽掛的土地。
機會來了!2018年湖北公務員招考,其中遠安縣鄉鎮公務員綜合崗招錄17人,家鄉組織的人才招引宣傳更讓人心動。何嘉俐感受到了故鄉強烈的召喚,毫不猶豫的報了名,并在考試中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從200多人中脫穎而出,如愿進入遠安縣茅坪場鎮政府工作,成為了一名鄉鎮公務員。
鄉鎮特別忙,樂在其中
到鄉鎮工作后,跑腿、寫材料、聯系群眾、組織活動……何嘉俐發現,經常是忙的“飛起”。
很快出現“水土不服”。一次,鎮里通知晚上開視頻會,從晚上七點持續到十點半。“當時覺得不理解,為什么要加班開會?”因為在武漢,何嘉俐有晚上十點前睡覺的習慣。那段時間,她身心俱疲,對工作曾經很迷茫。
“改變,源自對工作的理解。”2021年,何嘉俐去銀子村采訪一個脫貧戶。老人種了1萬袋香菌,養了20多籠蜜蜂,喂了3頭豬。采訪一個多小時,老人的笑容就沒有停止過。“他們忙碌一天,身沾泥巴,但笑容燦爛。”她頓時萌發動筆的沖動:“希望通過自己的宣傳稿,讓更多的人看到充滿希望的新農村、新農民!”
隨著心態和狀態的改變,何嘉俐的工作漸入佳境。全縣優秀通訊員、全縣優秀團委干部……榮譽接踵而至。被任命為鎮黨政辦副主任兼鎮團委副書記后,她也深深感受到了組織的關心和信任。
2019年七夕,遠安縣委組織部、縣總工會、團縣委和縣青年干部學院舉辦“親青匯”青年交友聯誼活動。在活動中,何嘉俐認識了一個同樣有志向的男青年向國慶,兩人一見鐘情,不久便結為連理。向國慶在縣文旅局工作,經常以“袁安人”的角色出現在遠安文旅宣傳中,逐漸成為了當地家喻戶曉的網紅。
接下來的幾年,何嘉俐、向國慶夫妻二人,忙著家庭和各自的工作,樂在其中。
學習無止境,不負初心
忙碌在鄉鎮,何嘉俐極少跟人提起自己精通英語的事,但沒有荒廢自己的英語功底。她利用零散的時間瀏覽、閱讀《中國日報》英文版,在“學習強國APP”上看英文新聞,在嗶哩嗶哩上看英文電影,鞏固英文聽說讀寫能力。
工作一段時間后,何嘉俐對鎮里的各項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遠安縣是“中國香菇之鄉”,面對“香菇不香”的窘境,這幾年通過政府引導和扶持,鼓勵菇農由單一的香菇品種向羊肚菌、桑黃等珍稀菌發展。同時推動當地香菇企業謀劃轉型發展,探索食用菌精深加工。目前,鎮內有兩家企業發展香菇出口貿易,其中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出口創匯近1400萬美元。遠安香菇走出國門,讓身為宣傳干事的何嘉俐覺得自己的英語功底又有了用武之地。
于是,有了那個很多人觀看過的短片。短片中,何嘉俐手拿一款全英文包裝的香菇罐頭,用一口流利的英語,自豪地介紹這款香菇罐頭產自家鄉——湖北省遠安縣。
“到鄉鎮工作后,感覺做事一定要接地氣!”何嘉俐提到了對“香菇罐頭”一詞的翻譯:雖然罐頭盒里裝的是一種蘑菇——雙孢菇,但依據“中國香菇之鄉”的稱謂,并遵循當地習慣說法,最終翻譯為“canned mushrooms”。
“過去在武漢,城市很大,但我的生活圈卻很小;回到家鄉后,城市很小,但我的生活圈反而變大了。希望不負自己的初心!”何嘉俐說,很感恩、也很珍惜鄉鎮這個能夠提升自我、實現價值的舞臺,也衷心希望家鄉的香菇產業能夠做大做強,提升遠安在全世界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