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聽障奧運冠軍江佳蕾在女雙決賽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詩秋 攝)
長球、短球、反手、扣殺,4月14日的省十六運會群體類(殘疾人)羽毛球女單決賽,場上的江佳蕾動作優雅老練,可“砰!砰!”的擊球聲和觀眾的陣陣掌聲被她“自動屏蔽”了,出生帶來的聽力障礙,已經伴隨了她34年。
因比賽禁止聽障運動員佩戴助聽器,所以對參賽者而言,賽場幾乎無聲,江佳蕾正好能專心于比賽。憑借出眾的實力,江佳蕾幫助武漢代表隊斬獲聽障組女單和雙打金牌。回到場外戴上助聽器,她打開手機聽譯軟件接受了采訪,用手語和唇語一字一字地“說”:“沒想到,今天有這么多人來關注我們的比賽,讓我感受到了來自省運會的熱情,內心無比激動。”
江佳蕾兩歲時,父母發現她仍不會說話,醫生檢查后得出了聽力障礙的結論。8歲時,父親將小佳蕾送到業余羽毛球學校訓練,兩年后,教練建議頗具天賦的她走正規體校專業之路。就這樣,江佳蕾成了省體校唯一一名殘疾學生,師從朗秋菊教練。所有學生的訓練沒有區別,但江佳蕾比其他人練得更苦。朗秋菊在示范講解時,小佳蕾就全神貫注地盯著教練的口型來判斷意思,為了不掉隊,她一刻都不敢放松。朗秋菊說:“江佳蕾的毅力頑強,更重要的是,她始終保持著健康快樂的心態,這是她成功的一大秘密。”
江佳蕾對數字不敏感,也不大記事,但在她超過25年的羽毛球生涯中,幾乎大小賽事她都有深刻的印象。2013年在保加利亞舉行的夏季聽障奧運會上,她和王萌搭檔奪得女雙冠軍,這也是中國第一枚聽障奧運會羽毛球金牌。江佳蕾認為,致力于專項運動能讓殘疾人選手找到自信,對將來的生活、工作都有幫助。為此,她在武漢辦了一個小型的培訓班,帶了10名殘疾人學員,教學中盡管有諸多不便,也難得休息,但樂觀的江佳蕾甘之如飴。她微笑著“說”,羽毛球帶來的快樂無可替代,“雖然中途因傷病經歷過低潮,但我的夢想一直都在,而且仍在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