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0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工業互聯網作為夯實數據經濟的底座,是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路徑。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仍處于發展初期,在推進過程中,企業數字化轉型依然面臨著轉型能力不夠、轉型成本偏高、轉型陣痛期長等難題。
4月11日,由湖北省經信廳、湖北省通管局、湖北省發改委指導,中國信通院、武漢市經信局主辦的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湖北首站(武漢東湖高新區)正式啟動,旨在推動工業互聯網向地市縣域落地普及,促進廣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工業互聯網進園區面臨三大挑戰
園區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發揮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賦能作用和實現應用落地的關鍵切入點。
近年來,工信部高度重視以園區為代表的區域數字化轉型與融合發展。2022年10月,工信部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活動,旨在發揮工業園區產業凝聚優勢,提升產業園區、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的能力和水平。
烽火創新谷智慧運營平臺
工業互聯網進園區勢在必行,然而,實際操作起來卻并非易事。“產業協同、節能降碳、虛實融合發展,是面臨的三大挑戰。”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武漢運營中心主任譚敏直陳痛點。他表示,目前,全國各類園區超過2萬個,體量非常大。園區在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普遍存在數據未打通、治理困難等共性問題。此外,也面臨著節能減排綠色發展以及園區高效運營問題。
譚敏認為,工業互聯網發展不僅要依靠園區的數字底座包括網絡、平臺、標識、安全等四方面的建設來實現,更要突出“建用結合”,推動園區構建產業數字化生態。舉個例子,怎么用標識?園區作為綜合載體,不僅有龍頭企業,也有中小企業。以前,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武漢頂級節點主要是賦能一些龍頭企業,未來也會向中小企業轉型賦能。此外,依托區塊鏈更廣泛地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目前,已有多個子鏈接入星火·鏈網,為行業之間跨鏈交流與業務互操作提供基礎。如需求比較迫切的金融行業,通過對企業做畫像和數據分布式體系的方式,讓數據更加可信,便于銀行更好地為企業做普惠金融服務。
多家湖北企業開展先行先試
推進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多家湖北企業已經開展先行先試,在解決成本、技術、效率等“卡脖子”難題上進行了創新性的探索和實踐。
烽火創新谷智慧園區是烽火科技集團與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生態型雙創園區,聚焦智慧城市產業。自2016年6月開園以來,該園區先后獲得科技部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國家發改委首批全國雙創示范基地核心成員等榮譽。
該園區占地106畝,目前入駐企業34家,創客團隊12組。驅車進入,會依次經過智能門禁、車輛誘導屏、智能停車等系統,一路上,更是能見到智慧燈桿、NB-IoT(窄帶物聯網)井蓋等智能設備。此外,該園區還形成了對入駐企業的全生命周期追蹤機制。
烽火創新谷工業互聯網平臺VR展廳
如何降低成本,讓園區更高效運營呢?“由于該園區開園時間不長,孵化企業眾多,孵化服務眾口難調,存在創新企業生態不夠完善,創新創業主體服務不夠健全,企業投融資對接不夠充分,產業集群技術共享不夠深入等問題。再加上,園區由老廠房、實驗室、辦公樓改造而成,設備陳舊、智能化程度低,管理手段落后,運營成本高。為此,武漢電信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入手,為園區提供了雙千兆網絡和移動5G專網定制。同時,圍繞移動互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熱點應用技術,深度聚焦智慧城市領域,研究雙創園區線上線下一體化孵化機制,創新創業生態公共服務等。園區設施智能化和各類資源整合服務化實現了15類物聯設備的集中管理與聯動處置;單項服務工單處理時間縮減至23小時內,效率提高約40%;13人的服務團隊為園區近2000人提供貼身企業服務,有效降低了園區的運營成本。”武漢電信工業互聯網總監彭斯誠表示。
在解決企業轉型發展核心技術問題上,武漢智園科技運營有限公司也進行了有益嘗試。該公司產業運營部部長李坤義介紹,去年5月,其自主研發的E+SPACE開放平臺APP上線,已在武漢東湖高新集團運營的20個園區完成APP覆蓋。結合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園區年運營成本節約8%,物業管理效率提升了30%,服務企業1000余家,累計提供服務超3800萬次,滿意度由80%提升至98%。
破解推廣難題需各方形成合力
工業互聯網平臺從建設走向應用階段,如何調動起中小園區、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熱情,推廣難題該如何破解?
在彭斯誠看來,各方必需形成合力。第一,需要當地主管部門政策支持及牽引;第二,需要園區運營方的大力扶持;第三,需要通信運營商及各工業互聯網生態積極提供能力支撐,才能夠規模化為中小企業及中小園區提供持續化服務。
據悉,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活動期間,省經信廳、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門將集合產業各方,圍繞政策、網絡、平臺、安全、標識、資源、應用7個方面,進園區開展政策解讀、咨詢診斷、供需對接、示范推廣等活動,進一步推動工業互聯網向地市縣域落地普及,促進湖北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此外,會上,湖北省經濟與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透露,我省將進一步加大政策及核算力度保障措施,新增5億元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出臺《湖北數字經濟促進辦法》,主要有六項任務,均有相應的政策支持。一是實施技術創新引領行動,著力在關鍵核心技術上重點突破;二是實施核心產業倍增計劃,著力在提升核心產業發展上重點突破;三是實施數字賦能增效行動,主要從工業數字化、農業數字化、服務業數字化、應用場景四個方面安排部署;四是實施市場主體培育行動,主要從新興產業、園區建設、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進行部署,對符合條件的數字經濟園區分級分類給予最高500萬元獎補,用于園區內企業電信、寬帶、場地租金等補助;五是全力建設信息基礎設施,主要從工業互聯網、5G宏基站、算力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安排部署;六是實施數字應用拓展行動,主要是數據交易平臺、數字要素改革、政務數據開放、企業數據管理等方面進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