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湖北日報訊(記者楊然、通訊員周雄、王洲)4月19日,武漢市“理論熱點面對面實踐基地”授牌活動在蔡甸區奓山街道舉行。武漢科技大學與奓山街道攜手共建實踐基地,推動理論宣講深入基層,讓黨的“好聲音”傳播到群眾心坎上。
據介紹,蔡甸區奓山街道被確定為武漢市首批“理論熱點面對面實踐基地”,與武漢科技大學開展校地合作。實踐基地建設的主要內容為“1+4”:“1”是突出理論宣講及培訓,“4”是發揮院校優勢創造性地開展智力服務、調查研究、惠民活動、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工作。授牌儀式開始前,蔡甸區還組織了龍王廟社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參觀活動,大家實地調研,了解社情民意。
蔡甸區是一片紅色熱土,走出了吳運鐸、陳昌浩、張執一、蔡樹藩等一批革命家。其中,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的吳運鐸是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以《弘揚運鐸精神 把一切獻給黨》為主題,奓山街道雷靜作主題宣講,聲情并茂講述了吳運鐸把獻身黨的事業作為畢生追求,刻苦鉆研、勤奮工作的光輝事跡。
武漢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勇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作了一場“科技創新大講堂”報告。劉勇從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創新驅動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國家實踐、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地方實踐等四個方面,深入淺出進行闡述。
在理論面對面訪談環節,武漢科技大學專家教授與奓山街道優秀企業家代表,圍繞“中國式現代化”,探討如何利用科技創新助力區域高質量發展、推動制造產業升級。隨后,2023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候選人、中建科工高級焊工李云飛以《在弧光焊花中傳承工匠精神》為題,分享了她以精湛的技藝與汗水匠心,參與重大工程建設的經歷與感受。
武漢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盛建龍對校地合作充滿期待,該校將在理論宣講,“大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教學科研、成果轉化等領域與蔡甸區深度合作、互惠共贏;以實踐基地建設為重要平臺,常態化扎根基層、融入實踐、服務群眾,持續提高基層理論武裝水平;切實抓好理論宣講、宣傳培訓、智力服務、調查研究、惠民活動等工作,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實踐基地影響力;全力發揮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精準對接蔡甸區產業發展需求,實現校地合作常態化、基地建設常態化、惠民服務常態化。
奓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周大恩表示,將結合街道實際,求真務實表達需求,積極主動提供服務,從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服務為民等多方面全方位推動與武漢科技大學的精誠合作,爭取將實踐基地打造成為理論熱點宣傳點、社情民意觀測點、專家學者實踐點、為民辦事服務點、基層文化建設點,努力把實踐基地打造成全市實踐基地建設的新標桿和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