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博覽會“電影與城市”圓桌會議現場
(資料圖)
《人生大事》《穿過寒冬擁抱你》《中國醫生》《人在囧途》《失孤》《萬箭穿心》《桃花燦爛》……4月21日下午,伴隨著一部部帶有“武漢”烙印的電影畫面出現在大屏幕上,第二屆中國(武漢)文化旅游博覽會系列活動之一、“電影與城市”圓桌會議正式拉開序幕。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著名導演李少紅,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著名導演、編劇俞白眉,土生土長的武漢伢、著名演員袁弘,北京電影學院教授、戲劇藝術研究院院長趙寧宇等電影人濟濟一堂,為江城電影事業發展建言獻策。
武漢的文學資源是“富礦”
“我很自豪我是武漢人。武漢的建筑很漂亮,山水很美,人文資源也很豐富。”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武漢伢,同時也是第二屆中國(武漢)文化旅游博覽會的推薦官,袁弘在活動一開場就不遺余力地向在場觀眾推介他的家鄉大武漢。
袁弘自信地向電影界同行們推薦家鄉,“這幾年電影圈拍得比較多的是重慶,但其實武漢也有非常特別的建筑,有非常有個性的人,有非常多的杰出作家。這里有非常有趣的文化土壤,可以誕生出很多好的影視作品。也希望觀眾能通過更多的作品看到武漢這座城市的面貌。”
袁弘強調的“武漢擁有豐富的作家資源”,著名制片人蔣德富亦有同感。
“電影離不開文學,文學創作是電影的基礎,很多熠熠生輝的電影作品都是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而讓蔣德富印象深刻的是,湖北作家在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等文學大獎上的輝煌戰績,“我記得最輝煌的一年,湖北有3部作品同時獲得了魯迅文學獎,這是很了不得的,說明武漢這個城市很有文化底蘊,它能為電影貢獻更多的、非常重要的文學供給。”
用“一條龍 ”吸引“金鳳凰”
武漢與中國電影的緣分,可謂源遠流長。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賈磊磊在論壇上分享道,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主演譚鑫培就是武漢人,“可以說,武漢對中國電影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生活秀》《埋伏》《萬箭穿心》……這些作品為武漢電影奠定了非常好的歷史基礎、美學基礎和文化基礎。”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著名導演李少紅也對武漢電影的未來充滿期待。她從地域優勢講起,認為武漢地處中國最中心區域,交通極為便利,劇組過來拍戲很方便。“如果武漢能把基地優勢、電影教育優勢和電影產業布局結合在一起,把攝影棚、后期公司、電影科技‘一條龍’地鏈接起來,一定能更好地促進電影文化發展。”
李少紅在發言中還多次提到著名的浙江橫店影視城,她建議武漢不妨也取橫店之長處,以吸引更多劇組扎根武漢。
搭建“一條龍”,吸引“金鳳凰”。與會電影人都認為,打造“電影之城”,武漢有先天優勢,而這份優勢,不僅是地域、建筑、自然、人文,還包括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