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襄陽老河口市供電公司仙人渡供電所員工在李家染坊村,檢查用電設備。 ?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通訊員 郭峰 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5日,巡護至中國銀行生活臺區,國網襄陽供電公司樊城供電中心網格員袁益付掏出手機掃描臺區二維碼,將發現的配電箱門松動隱患情況“一鍵上傳”。
“過去,我們拿著巡視記錄本,一路走一路寫,如今轉派、處理、驗收等流程在手機上一目了然。”袁益付說。
襄陽市加快推進數字化供電所建設,目前,該市2.8萬余個臺區實現線上運維全覆蓋。
大數據分析:
主動搶修故障
4月3日,襄城區龐公祠社區居民潤先生突然接到電力網格員電話,系統檢測到他家用電數據異常,可能是跳閘斷電。
潤先生一頭霧水:“你們怎么知道的?我現在就回去看看!”
等他到家時,龐公供電所的2名搶修人員已檢查排除故障,潤先生感到很驚喜。在用戶感知停電之前修復故障,得益于智能電表HPLC(高速電力線寬帶載波)模塊改造的完成。
龐公供電所主任助理丁偉介紹,停電時,智能電表HPLC模塊中的超級電容會及時上報停電信息,大數據平臺精準定位并上報,自動生成搶修工單。改變了以往用戶報修、搶修人員再到現場的傳統模式,使搶修時間平均縮短30多分鐘。
截至2022年底,國網襄陽供電公司實現了234.97萬戶用戶HPLC采集全覆蓋,18.45萬戶被納入主動運維。
光伏結算:
從14天縮短至3天
4月20日,樊城區牛首鎮熊營村村民趙學輝收到一條銀行信息:理財卡已存入5853.28元。這是他家安裝并網容量57.24千瓦的光伏設備第一季度上網購電費。
“以前,這筆光伏購電費到賬時間不定。自去年起,每個季度都能準時發放,比過去快多了。”趙學輝說。
截至目前,襄陽分布式光伏發電已超過1萬戶,光伏結算業務日益繁重。
牛首供電所技術員史江東介紹,過去,要在營銷系統和收費系統中逐戶導出客戶基礎信息表和電量電費數據表,再把數據歸類,手動錄入,完成匯總結算表,以及單戶的電量電費結算表等明細,很容易出錯。去年,國網襄陽供電公司開發上線光伏結算數字化應用,通過一鍵查詢單戶、多戶光伏結算數據,生成可視化圖表,快速完成當月、季度等數據統計。結算工期由原來平均14個工作日縮短為3個工作日,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