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次!遷地保護區的長江江豚“回家”啦

2023-04-26 07:32:06 來源:楚天都市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長江新螺段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老灣故道,工作人員抬著江豚繞過閘口,到下游乘船去長江干道放歸

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歸兩只江豚到長江“過渡”一段時間

“1,2,3!走!”25日上午10時39分,久雨終放晴,長江干流洪湖老灣中夾上游水域附近,護送團隊下達口令,將載有江豚的抬架緩送入江,2頭約5歲的雄性江豚穿著可愛的小馬甲(定位跟蹤系統),打了個滾兒,躍入長江,回家啦!回到原生地!回到母親河的懷抱!


【資料圖】

與此同時,在上游石首天鵝洲故道中,約13歲雄性江豚“放放”和5歲雌性江豚“閨閨”,也放歸到長江干流石首段蛟子河口汊江水域“過渡”。

長江新螺段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中科院水生所聯合開展首次遷地保護江豚試驗性放歸,這在全國屬首次,也為30多年來長江江豚保護樹立起新的里程碑。

這4頭江豚均來源于天鵝洲保護區,2頭約5歲的雄性江豚在長江新螺段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老灣故道已進行了兩年野化訓練;另2頭長江江豚“放放”和“閨閨”這次將遷入長江干流的汊道水域進行野化訓練,待它們適應長江干流的水文條件和船舶噪聲干擾,并建立低魚類資源密度環境下的捕食能力后,將會在合適時間釋放到長江干流,且會被持續跟蹤監測,確保平安。

此次長江江豚放流的位置與長江故道相距很近,但就是這短短的回家路,它們走了30多年。

“這幾天,放流點附近,不時監測到干道上有野生江豚到訪。”天鵝洲保護區、新螺段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開玩笑地說,也不知道是誰走漏了風聲,野生江豚迎接同伴回家了?

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徐春永說,這歡快一躍,正是長江大保護取得系列成效的直接證明,當初因長江生態保護不適合長江江豚生活,設立遷地保護就是為了保種,現在長江生態大環境好了,加上3個遷地保護區的江豚數量基礎穩固且穩定增長,再有技術力量護航支撐,才有了放歸這一步實質性的跨越。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員梅志剛說,在實施長江江豚野化放歸和安全監測后,總結經驗,編制《長江江豚野化放歸技術規范》,推動長江江豚野化工作科學規范和常態化,促進我國30多年長江江豚保護工作完成最后一環。通過放歸長江復壯自然種群,以實現恢復長江江豚種群及保護其棲息地的最終目標。

湖北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大項目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提升保護管理水平,助力長江江豚保護,讓更多長江江豚從遷地保護區回歸長江,努力打造“長江大保護”的湖北樣板,共同締造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的中國模式!

特寫

放歸首日,它們暢游約5公里

24日下午,洪湖長江老灣故道內,中科院水生所和洪湖新螺段保護區工作人員,耗時2個多小時,“有請”兩頭雄性長江江豚進入網箱。

同時,石首天鵝洲保護區工作人員和中科院水生所科研人員一起,對江豚“放放”與“閨閨”全面體檢,確認健康狀況適應放歸要求后,放入網箱。飼養員丁師傅非常不舍,得知釋放江段小魚資源較豐富,長江江豚不會受餓,也就放下心來。

25日,是4頭長江江豚回家的日子。早上7時,洪湖老灣故道,天漸放晴,做完體檢確認狀態良好后,近8時許,一艘掛著“共抓長江大保護 圓夢江豚回家路”的渡船將兩個網箱載至故道下游口的高大鐵柵欄旁。每4名工作人員負責用擔架抬一頭江豚,通過岸邊小路越過滾水壩到達下游的機駁船上。

9時許,機駁船緩緩駛向長江干道,來到老灣夾江的中段附近。“一路上,兩頭江豚比較興奮,有一頭特別激動,動作有點大,鬧得水響,水濺四處,我們衣服都濕了。”該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毛峻峰看好它們的適應能力。其間,工作人員給這兩頭江豚“穿”上了可愛的灰色小馬甲——定位跟蹤系統。

10時39分,隨著一聲令下,兩頭江豚躍入江中,哥倆好似地向前沖!

同時,從天鵝洲遷地保護區基地人工網箱起水,專用運輸車送到釋放水域長江蛟子河汊江邊的洲灘;洲灘設置舒緩水池,兩頭江豚放松舒緩,恢復游泳等行為能力;用兩個專用擔架布(每個擔架布4人抬),運送至距離舒緩池十米遠的長江水域,水到齊腰深時,放下擔架布,江豚自行游出進入長江中。

午后,守護者們去追尋穿上小馬甲的“小哥倆”了。“下午收到江豚信號,隨后用手持天線跟蹤,發現2頭江豚在一起,距離放歸點約5公里。”毛峻峰報喜訊。

解讀

四股力量助“微笑天使”回家

長江新螺段保護區放歸的江豚

30多年接力守護長江江豚,為何選擇此時放歸遷地保護的長江江豚?有哪些因素的考量,是否成熟了?極目新聞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環境好 長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長江江豚種群止跌回升

長江江豚是長江生態系統的頂級生物,也是長江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健康狀況的指示物種。2022年調查顯示,其種群數量約1249頭,實現了歷史上首次止跌回升。這反映長江生態環境呈現較好恢復,長江大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隨著長江大保護和十年禁漁的深入推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水清岸綠、魚躍豚歡的景象日漸頻繁。近年來,在過往很少發現江豚分布的水域,如宜昌、武漢、蕪湖和南京等城市的濱江水域,逐漸出現穩定的江豚群體。

這,是遷地保護的長江江豚實施放歸的堅實基礎。

底盤穩 三個遷地保護區有160余頭,每年穩定出生約15頭

過去30多年,我國首創的鯨類遷地保護實踐取得巨大進展,為全球小型鯨類保護創立了典范,極大提升了我國珍稀動物保護的國際影響力。記者了解到,目前在3個遷地保護水域中,約有160多頭長江江豚,每年可穩定出生約15頭幼豚,為長江江豚的種群保護筑起了牢固生命線。

上世紀90年代,天鵝洲保護區率先開展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工作,目前已形成數量穩定增長的遷地保護群體,向外遷出了江豚49頭。目前故道內仍棲息約65頭,并建立了長江江豚遷地保護技術體系,是世界小型鯨類遷地保護成功典范。

這,是遷地保護的長江江豚實施放歸的堅實后盾。

試訓佳 兩年野化適應訓練,長江江豚狀態良好

湖北長江新螺段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歸的兩頭長江江豚,是2021年4月從石首天鵝洲故道移居過來的,在長約10公里的老灣故道生活了2年。

這個故道,自然環境條件與長江干流基本一致,是首批選定的長江江豚野化訓練基地。“修了滾水壩和高高的鐵柵欄,兩岸生態修復,水清岸綠。”該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毛峻峰介紹,夏季豐水期和長江水位相通,冬季枯水位時就斷開了,保證故道內水深5米。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員梅志剛介紹,長江江豚能否放歸長江干流,主要考慮幾個方面:一是克流能力。能否適應長江干流湍急的流速,故道內枯水期時水流平緩,夏季時和長江連通,流速是很快的,則需通過故道上下口巡游時間變化來看長江江豚是否適應,如果巡游時間長,說明它劈斬浪花很費勁,如果巡游時間正常,說明它是一個自然狀態,會利用緩流來巡游;二是棲息地的選擇利用能力。它喜歡待在哪里、會不會找到魚類資源豐富的水域,則可通過聲吶信號的節律特征來判斷,它在掃描食物、發現目標、捕食和吞咽時,所監測到的聲吶信號特征是不一樣的,如吞咽了,信號會有一個停頓,說明它捕食成功;三是避船能力。故道內引入不同類型的船只,讓它們習慣和適應;四是融入野外團隊的能力。故道口,不時有一群長江江豚過來覓食,通過聲學監測,它們或許隔著鐵柵欄見過這些“朋友”。

“2年來,看著它們不斷進步,身體健康,綜合判斷它們能較好適應長江干流的生活!”梅志剛甚是欣慰。

老灣故道共有5頭長江江豚,首次選擇2頭雄性長江江豚放歸,為何不選擇1雄1雌?梅志剛笑著解釋,雌性江豚承載著孕育下一代的重擔,非常珍貴,所以首次試驗放歸選擇2頭雄性的。

護周全 移動式跟蹤回家狀態,期待順利闖過三道關

長江江豚放歸長江之后,并不是放任自流了,它們的行蹤、活動范圍和生存狀況基本在守護者的“視線”內。

中科院水生所和保護區的守護者們,有3個得力助手:一是特制的灰色小馬甲,上面安置小型無線電發射機,持續發射信號,在釋放地點的岸邊安裝無線電接收基站。長江江豚穿上小馬甲后,在水下發射的信號無法接收到,一旦它躍出水面,哪怕一瞬間信號就可以發射出來,通過持續監聽無線電信號,可以分析長江江豚的位置和出水呼吸時間間隔,以判斷它的健康狀況,“一般它們是一次深潛后接著幾次淺潛,所以我們接收到的信號是1分鐘左右一次,然后緊接著十幾秒或幾秒接收到幾次信號。”梅志剛進一步解釋,這個馬甲剛穿上會有點不適應,不久就會適應,專門設計可溶解的線材,一段時間后會自動脫落。

二是在釋放水域的江面上布置了新型的RPCD江豚實時聲影像監測預警平臺,該平臺能晝夜不停實時傳回長江江豚的位置和數量信息,甚至聲音和影像,可以輻射方圓0.5公里至1公里的范圍。

三是便攜式無線電接收機移動搜尋。“和小馬甲同理,咱們可以拿在手上,辨明長江江豚所在的方向。”梅志剛說,特別是發生緊急情況時,可第一時間應對。

目前所有監測設備覆蓋的范圍沿長江干線長達40公里,它有沒有可能巡游到武漢?那時如何監測?“有可能啊。”梅志剛笑著說,到時就將基站往下游挪,移動式跟蹤它的行蹤和生存狀態。

一邊想護它們周全,一邊也有擔心。“首先是它們與野外種群的融合能力,其次是在長江干流繁忙的航運中能否安全暢行,三是捕食。”在梅志剛看來,這是長江江豚回家可能會遇到的波折,希望它們很快融入野外種群,非常健康地在野外生存和繁衍。

在長江干流石首江段蛟子河口汊江水域放歸的兩頭江豚,目前水域一頭連著沙洲,一頭通江的用網隔著,天鵝洲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徐春永說:“待3至5周的適應,它們應該能穿著小馬甲游到長江干流中。目前依靠攝像頭和AR識別技術助力,可人工24小時守護它們的動靜。”

鏈接

放歸地點有講究

長江江豚的兩處放歸地點,一個是江汊,一個是江洲旁的夾道,都離長江江豚曾經生活的故道很近。其次水流平緩、魚類資源豐富,而且此時節沒有船舶通行,能給長江江豚很好的緩沖空間。

據了解,這次為實現對江豚更長時間的有效跟蹤,中科院水生所專家團隊對江豚佩戴的無線電信號發射器(簡稱無線電背心,就是小馬甲)的工作時間/間歇時間進行了調整,以節省電力(延長跟蹤期)和減小設備體積(降低對江豚行為影響),所以水上和陸上每天連續監測到江豚的次數會減少,但是持續監測到江豚的時間會大大延長,需要持續較長期的監測才能充分掌握江豚的移動路線、行為模式和棲息水域,獲得的數據更具代表性。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陳希

關鍵詞: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欧美三级电影在线看| 免费a在线观看|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影片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 美国式禁忌3在线| 国产对白在线观看| 夜夜爽免费视频| 成全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视频观看| 欧美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在线亚洲男人午在线| 雏女强破瓜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久久| china同性基友gay勾外卖| 日韩成人一区ftp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班主任丝袜脚夹茎故事|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激情网站免费看| 国产精品刺激好大好爽视频| 99久久99视频| 天美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打开腿吃你的下面的水视频| 久久国产视频网|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av东京|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欧美精品无需播放器在线观看| 人妖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 啊好大好爽视频| 老司机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九九视频在线观看| 韩日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全部| 黄色一级毛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