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2023年1月印發的《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推進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要想農業現代化,鄉村產業必先現代化,這就要求我們牢固樹立流域思維,讓該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讓能干什么的地方干好什么,深挖“土”的資源,放大“特”的優勢,提升“產”的效益。
深挖“土”的資源。湖北省地形地貌類型多樣,江河湖庫眾多,孕育了豐富的農業產業類型和悠久的農耕文化歷史,潛江小龍蝦、國寶橋米、武昌魚全國聞名,隨州香菇、恩施玉露、秭歸臍橙有口皆碑,但諸如鱘魚、魚腥草、獼猴桃等“隱形冠軍”產業則還未形成很強的市場競爭力。深挖道地資源,既要挖掘現有特色產業的歷史、文化、地理資源,講好產業故事和湖北故事,更要用“以水定產”的思維分析適合的產業類型,前瞻性布局、差異化發展產業,真正立足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
放大“特”的優勢。市場經濟時代優質農產品俯拾即是,如何在大浪淘沙的市場中殺出重圍,需要在確定的產業方向上走出自己特色的路子,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優質大米比比皆是,適當發展香稻、功能性大米則能另辟蹊徑;青草鰱鳙供大于求,轉換鱸魚、鱖魚、觀賞龜鱉“賽道”則能逆勢突圍。同樣是柑橘,通過光電分選設備挑出來的果品顏色、大小、口感一致,價格肯定比人工分選賣得高。農產品的競爭最終是品質的競爭,選準品種,提升品質,唱響品牌,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提升“產”的效益。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產業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農民增收致富,“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湖北土老憨生態農業集團,一個柑桔,除了可以鮮銷以外,還能做成口感鮮美的高檔桔醋,更能做成各種“魚調料”;在湖北華貴食品有限公司,菱角、藕帶、藕湯、藕粉、藕蜜、荷葉茶紛紛走上餐桌,蓮藕的“前世今生”助力企業成為全國水生蔬菜加工行業領軍者。好的資源只有規模化、標準化種養,集群化、集約化加工,品牌化、信息化營銷,才能串聯成珠形成產業集群,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
做好“土特產”文章,是新征程上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更是農業強國建設中必須回答的時代新課題。樹牢流域思維,以流域綜合治理統籌鄉村產業振興,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努力交上一份讓農民滿意的產業振興“湖北答卷”。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梁銀(宜昌當陽)
責編:聞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