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盞路燈溫馨明亮,一排排農家庭院干凈整潔,走進咸安區高橋鎮石溪村大屋李村灣,村民們三兩成群,或閑話家常,或健身鍛煉,享受著茶余飯后的休閑時光。
自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工作開展以來,石溪村“兩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構建“村黨支部+村灣黨小組+黨員中心戶+農戶”的四級組織架構,織密共同締造“一張網”,村灣20余名黨員主動帶頭亮相、發聲管事,帶頭參與村灣謀劃,積極宣傳黨的政策、傳遞黨的聲音。
(資料圖)
決策共謀,人人都出“金點子”
通過召開屋場會、入戶走訪、微信聯系、調查問卷等多種形式,收集群眾“金點子”90余條,并對收集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分類整理,列出需求清單,確定6件民生實事,及時把“村民想要的”和“村里想做的”有機結合起來,讓群眾時刻在線、出謀劃策,實現“家園怎么建設自己說了算”。石溪村大屋李村灣中間朱新線道路橫貫而過,車流量較多,在前期開屋場會時,村民李文亮反饋村內道路缺乏路燈照明,夜晚出行極為不便,村黨支部認真聽取意見,將路燈建設納入共同締造工作規劃中,發動鄉賢積極捐資,籌款20萬元為全村安裝路燈100余盞。
發展共建,人人都下“大力氣”
石溪村以黨群共建為主體,通過黨員“一戶十N聯”實現村灣黨員聯戶全覆蓋,黨員帶頭示范做給群眾看,宣傳動員帶著群眾干,每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引導群眾主動投工投勞、拆破拆舊、獻計獻策、出錢出力,完善廣場改造、祠堂翻新、村灣護綠等基礎設施建設。
承載村史村情及鄉風民俗并傳播鄉村發展新理念、新模式的石溪村大屋李文化活動中心就是在黨支部積極動員下,由鄉賢自行籌資而建。文化活動中心毗鄰村灣文化廣場,下一步將配備如籃球場、乒乓球臺、室外健身器材等體育設施。可供村民開展民俗文化活動、文藝演出、講座展覽、體育比賽等群眾性文體活動。
建設共管,人人都是“金管家”
在村灣人居環境治理過程中,石溪村探索建立多元共治機制,落實村規民約、門前四包、積分兌換等制度,結合支部主題黨日、創文等活動,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志愿服務活動,營造濃厚的共管氛圍,促進村灣環境由“一時美”向“時時美”轉變。黨員干部積極組織群眾開展政策宣講活動20余場次,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30余次,村民衛生環境意識大大提高。村民李常文說:“以前我們搞衛生都是‘各掃門前雪’,搞了共同締造示范點后,都想為村灣出點力,無論在哪發現垃圾都要撿一撿。”
效果共評,人人爭當“好典型”
村灣各黨員中心戶帶頭參與,結合創文活動,組織群眾開展最美庭院、衛生示范戶、最美家庭、最美兒媳等評比活動,通過紅黑榜、榮譽牌的方式,激發群眾參與村灣公共事務的積極性。村里的老支書同時也是黨員中心戶的李怡群說:“搞了評比活動,大家的自覺性都大大提高,房前屋后干凈多了,婆媳關系也和睦了,都想在評比會上給自己爭取一塊榮譽牌。”
成果共享,人人都是“笑呵呵”
充分挖掘村灣鄉土自然底蘊,弘揚傳統鑼鼓文化,成立鑼鼓宣傳服務隊,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村民紅白喜事、宗祠活動中推進移風易俗,共創文明和美鄉風。
在大屋李共同締造示范點,便民服務設施正一步步完善,小副食店、棉被加工作坊、村郵站、村公交站點的建立極大地方便了村民日常生活需要。同時依托山水資源優勢和共同締造理念啟發,大力發展旅游業。石溪村四面環山,山水資源豐富。村主任李德鵬表示,石溪村將依托地理優勢,打造環村半山公路,大力打造雙休日近城旅游景點,吸引省內游客來石溪村踏春度夏秋游賞冬過周末,同時做好耕地流出整治工作,動員農戶發展富硒米產業,有效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湖北日報客戶端通訊員:齊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