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全媒體時代的社科普及新模式,讓社科知識融進百姓生活,讓文明鄉風浸潤百姓心田,荊楚網(湖北日報網)在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指導下,特別策劃《文安荊楚》系列短視頻,推出《文安尋蹤》《文安說理》《文安鄉風》三個短視頻欄目,普及社會科學知識,弘揚荊楚優秀文化,宣揚湖北鄉風文明成果,傳遞社會正能量,助推湖北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歡迎觀看《文安荊楚》第六期:“平移插隊”不對,但也不該被網暴
遇到“插隊”行為,你會怎么做?近日,“平移插隊”事件引發激烈討論。起因是,五一小長假期間,在浙江東陽某景區的檢票口,婆孫二人疑似插隊遭一男子勸阻,當場發飆,狂懟對方。然而,在這波熱度中,兩女子的隱私信息被曝光傳播,頭像被做成諷刺漫畫和表情包大肆流傳,還有商家將諷刺漫畫做成了車貼售賣。
【資料圖】
平心而論,公眾都對插隊行為頗為反感,尤其對插隊后仍振振有詞、喋喋不休的行為,更是厭惡和抵觸。
可隨著事件發酵,當事人形象被做成表情包、做成車貼等,配以“我就要插隊,我們不是好惹的!”等文字,指向性很明確。此類行為已經脫離事件本身,是惡搞,更是違法。
民法典明確規定,不得使用侮辱性言辭等貶損他人名譽。具體到這一事件,婆孫兩人享有應有的肖像權、名譽權,她們的合法權益受到法律保護。制作表情包惡搞她們,通過污言穢語網暴她們,則觸犯了法律。
商家“蹭熱點”趁機牟利,平臺不能作壁上觀。對于商家來說,不得銷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規禁止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務;對于平臺來說,一旦發現商家銷售違法商品,應當依法采取必要的處置措施,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這些內容都寫入了電子商務法。
網絡上的言行傷人于“無形”。面對不文明行為,公眾也不能用網暴的方式伸張正義。評判事件還需公正客觀,切忌讓網絡暴力傷害他人!
策劃:徐維洲、曾智
編導:王淳、周嬋
文字:姜潤婷
主播:張巖
攝制:童湛 張靜敏 黎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