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陳洋波?通訊員 程賀軼)進入夏季,寵物也躁動起來。5月10日,記者從襄州區人民醫院獲悉,該院犬傷門診迎來就診小高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5日接診8例、5月8日接診6例、5月9日接診5例……在患者中,不乏一些寵物主人及幼童。
如何避免被貓狗咬傷?一旦咬傷該如何處置?該院急診醫學科住院醫師趙俊提醒,天氣漸熱,動物較平日更容易傷人,所以對于陌生的或者自養的動物,市民都不要過于親近。尤其是孩子,防范意識較弱,不要隨便接近、逗玩動物,以免受到傷害。
女子上班途中遭咬傷
5月10日,在襄州區人民醫院住院部,劉女士講起被狗咬傷的經歷時,仍心有余悸。
劉女士,46歲,襄州區某企業員工。5月6日下午,她來到企業大門口時,門衛的大狗突然掙脫繩索,向她撲來。
“平時這條狗雖然有點兇,但并不咬人,不知道這次怎么回事!”劉女士說,大狗將其撲倒后,咬傷了其胳膊及腿部。
隨后,劉女士被同事送入襄州區人民醫院。在該院犬傷門診,急診醫學科醫師趙俊接診發現,患者右上肢、下肢血肉模糊,傷口均是較大的開放性傷口。
“患者傷情比較重,傷口又有咬的,又有抓的。”趙俊介紹,醫護人員立即對其傷口進行沖洗,并注射了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2個小時后,縫合傷口,清除血腫。
記者從該院了解到,5月以來,該犬傷門診接診已突破40人次。其中,寵物主人占其中三成左右。
“根據就診情況而言,夏季是犬傷的高發季。”趙俊介紹,高溫天里,人的心情容易煩悶,動物也是同樣的道理。而在夏日,大家往往穿得比較單薄,因此犬傷的暴露率也相對較高。
兩歲幼童遭抓傷
相較于成年人,兒童更是易傷人群。
彤彤(化名),今年2歲,家住樊城區大慶東路。5月8日下午,他在小區玩耍時,被一條寵物狗抓傷,手臂留下了一條深深的抓痕。
“這幾天還接診了被貓,被倉鼠抓傷、咬傷的患兒。”趙俊介紹,因為兒童喜歡與動物玩耍,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差,因此極易被動物咬傷。有時,孩子被咬傷了卻不主動告訴家長,這樣往往容易延誤診治,甚至有患上狂犬病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證明,狂犬病病毒的潛伏期通常為一到三個月,99%的狂犬病都是在被抓咬的一年內發作,超過一年再發病的情況極少見。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了,有的患者甚至在多年后發作。
“狂犬病的發作期,與咬傷部位、咬傷程度、病犬的帶毒量等有關。”對此,趙俊建議,一旦被寵物輕微咬傷、抓傷,或出現破損皮膚被寵物舔到的情況,都要及時接種狂犬疫苗,預防感染狂犬病病毒。
那么,被接種過狂犬疫苗的寵物咬傷,患者需要接種疫苗嗎?
趙俊稱,不再接種疫苗的做法并不保險。即使傷人的寵物接種過狂犬疫苗,被傷者依然需要及時接種疫苗,且越早接種疫苗,保險系數越高。一般來說,最好在被咬傷后的72小時內盡快接種疫苗。
并且,接種狂犬疫苗后,少數人可能出現接種處紅腫、低燒、肌肉酸痛等反應,癥狀輕微時不必擔心,這是正常現象。
“接種疫苗后,大家一定要注意避免劇烈運動,避免飲酒、喝濃茶及食用辛辣食物。”趙俊說,如果出現嚴重的癥狀,建議盡快就醫診斷。同時,接種狂犬病疫苗,一般建議在全程接種的兩周后,再進行其他疫苗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