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國第十五個防災減災宣傳日,5月6日至12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主題為“防范災害風險,護航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
5月12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湖北省應急管理廳獲悉,連日來,全省多地應急部門開展了地震應急逃生演練,增強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提高群眾自救自護能力。
“地震來了,請大家不要慌張,有序撤離。”12日,武漢市應急管理局聯合江岸區應急管理局、操場社區等單位,共同舉辦2023年“5·12”防災減災宣傳暨武漢市漢鐵小學應急疏散逃生演練活動。
“身處室內,地震發生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演練開始前,江岸區寶捷應急救援隊副隊長鄧月嬋上了一堂應急安全知識科普課。“老師,我知道!我們應該躲在堅硬的墻邊,保護頭部和頸部。”三年級3班的蔡筱婕同學積極回答道。通過生動的講解和實操演示,為學生普及了地震逃生技巧、預警信號識別、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知識。
演練現場
當日14時50分,模擬地震演練正式開始,震級為里氏3.0級。廣播警報在校園上空響起,學校立即啟動緊急逃生預案,一邊發出緊急救援疏散命令,一邊向上級部門報告情況。聽到廣播后,各班班主任、老師迅速組織學生從前后門形成一定的動態隊伍,彎著腰,用手帕、濕毛巾等捂住口鼻,按照學校制定的逃生路線進行疏散。整個演練過程快速、安全、有序,無學生摔倒、碰傷等意外事故發生,演練活動圓滿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伴隨著警報聲響,5月9日,一場“沉浸式”地震應急處置綜合演練在宜昌拉開序幕。應急救援綜合演練活動模擬了宜昌當陽與荊門交界的淯溪鎮,發生M5.0級地震,湖北省地震局、宜昌市和當陽市等相關部門共同協作緊急應對。
地震發生后如何掌握自救黃金時間?“地震預警”是利用電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優勢,提前向周邊地區發出的地震信號。此次預警報警及應急疏散模擬玉陽中學熊家山校區的地震預警系統提前發出報警聲音,學校立即采取應急疏散措施,在90秒的時間內組織全校1000名師生有序撤離到了安全地帶。
演練現場
災后安置環節重點演練了安置點房屋安全排查、安置點環境監測、受災群眾安置。做好安置點房屋安全排查、環境監測,防范次生災害再次傷害人民群眾。集中安置點按照“十三有”要求設置,為受災群眾提供了棉被、臉盆、毛巾等生活用品,發放了應急面包、方便面、礦泉水等生活物資。青年志愿者還對群眾開展心理輔導和安撫工作,以及身體狀態問詢,心理檢查和治療。
“總指揮同志,隊伍集結完畢,請指示!”“我宣布:演練開始!”5月11日,咸寧市2023年防災減災綜合應急演練暨鄂東片地震應急拉練在咸安區桂花鎮南川水庫舉行。
活動現場,模擬咸安區桂花鎮南川村發生M4.9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極有可能發生內澇等災害。已有人員受傷被困,啟動三級地震應急響應,相關單位迅速開展應急救援行動,同時向鄂東片協作單位請求技術支援。
根據預案,地震發生后,群眾紛紛開展自救,采取短信群呼、應急廣播、敲鑼、吹哨、登門入戶等多種傳統手段和信息化、智能化結合方式迅速組織群眾有序轉移,群眾相互幫助,解救被困人員,對受傷人員進行簡易包扎。
船舶火災撲救消防泵水上滅火科目演練(王孫致遠攝)
演練現場演示了水域編隊搜救、急流救援、排澇機器人、遠距離救生拋投器等50個科目,有效提升了救援人員開展自救和救人的能力。經過近1個小時的“激戰”,“險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參演隊伍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防災減災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受益者。”湖北省應急管理廳有關人士介紹,全省各地廣泛開展的宣教活動,普及了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增強了全社會的災害防范意識,營造了濃厚的防災減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