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從武漢來到在農場一待就是七年,多次被評為模范知青。回想當年在農場生活的情景,老人說:“當年的萬丈湖農場是一片沼澤之地,在這里拓荒難度極大,而那艱苦的環境更是磨練了我的意志,這里還有我的激情夢想和悲壯浪漫的知青歲月里故事。”
一只小龍蝦的重量可以達到108克,農戶的年平均收入可達30萬,看著蝦農們個個喜笑顏開,劉漢林做夢也想不到曾經的湖田現在可以“稻蝦共育”,以前泛濫成災沒人吃的小龍蝦現如今成了餐桌的“香餑餑”,而家家戶戶標配的汽車洋房更是讓他既高興又欣慰。
行走在萬丈湖街道萬丈社區三隊,來自黃石的老知青楊正能(圖從左至右第二)看到農場翻天覆地的變化激動地說:“今天回來故地重游,鄉村變化很大,寬敞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戶戶,鄉村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了,娛樂設施也變得齊全了,村民的住宅面貌煥然一新,希望萬丈社區繼續建設完善好各方面的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民生,讓村民日子越過越紅火!”
今年67歲的武穴籍知青孫頌紅祖孫三代在萬丈湖農場,她3歲就跟隨父母在農場生活。“那個時候,這里沒有公路、沒有房子,一片汪洋,蘆葦比人還高。”回憶起昔日的農場生活,孫頌紅感慨萬千。如今,她的后輩依然奮斗在萬丈湖,他們繼承發揚老一輩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扎實工作,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努力奔跑。
“當年我懷著美好理想,住進了鄉親的草房,灑下了多少汗水和淚水,渴望改變小村模樣。”在節會“龍蝦宴”上,來自上海的老知青袁泉帶領著大家唱起了那首熟悉的歌曲《插隊的小村莊》,承載回憶的歌聲響徹村莊上空……
“感謝萬丈湖農場還沒有忘記我們,其實我們沒有做多大貢獻,但這么多年來,農場一直惦記著我們。今天,我也是懷著一份久違的思念,重新踏上這片魂牽夢縈,根植甜蜜與幸福的熱土!”來自武漢的老知青楊祥筠動情的說。
定格永恒的風景,照亮火紅的年代。萬丈湖“龍蝦節”,搭建起知青與第二故鄉之間息息相關、心心相印的友誼橋梁。